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须去做“作为自然与社会一部分的你”遵循自然逻辑该做的事(无不为)。
“道”的作用就是无为,它的效果是无不为。道顺应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一直这样,好像什么没有做,无所作为,叫无为。无为就是不违反自然,“为”和违背的“违”相通。万物都要因为这个无所作为的道而生生不息,千变万化,所以无所不为。道生长宇宙万物,但没有主宰的用意。
那推及到焦点学习当中,我们的咨询当中,亲子沟通当中也是如此,如果说我们抱着一颗功利心,总想去有所作为,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焦点里有个理念: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当我们带着一颗功利心去跟孩子交流,可能马上就会激起孩子的反感,他会很敏锐的感觉到:你在挖坑让我跳,你又想做什么?这样的一个防御之心,所以说往往会聊不下去,反而闹得不欢而散。
那焦点学习当中也是这样,欲速则不达,当我们更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是能更快的进步,反而会激起很多的焦虑情绪,不能稳下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折折扣。
在咨询当中呢也是这样,当我们很想去帮助来访者,很想用我们认为好的方法对的方向去引导,可能就不能贴近来访者的脉络,去更多的帮助他看到他在意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想改变的又是什么。并且我们会在引导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了巨大的阻力,因为当来访者感觉到你没有跟他是一伙的,你根本不懂他,也不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他往往会不跟随。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种很受挫的感觉,也就是说当我们越用力也觉得没有效果的时候,就需要停下来看一看:这是我想给予他的还是来访者需要的呢?
焦点强调顺势而为,借力发力。触发当事人改变最重要的关键是来自于当事人的能力与潜力的,当事人所认同自己的优势、力量若能持续的受到重视,那么对于当事人原本对问题所持的十分严重或者不可改变的自觉也将会化解,松动改变的动力也会随之增加。
也就是说来访者是独一无二的,是他生活环境的专家,拥有与生俱来的力量,与现今生命脉络的资源来帮助自己,所以咨询的时候值得特别的去重视他的这些优势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让他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所以说当我们坚信来访者是对自己的问题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努力与尝试的,也是拥有自己的信心、力量和资源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是陪伴他去梳理呈现的一个过程,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呈现。
顺应了“有道”,做到了“无为”,然后就可以“无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