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v+vith Vith
忧郁静静的沉埋到我的心里,正如黄昏落在寂静的树林中。
—— 泰戈尔
阅读完这篇文章大概需要4分钟
▽
01. 你孤独吗?
“孤独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人在看见这句话后,会对号入座。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天生就有一种忧郁气质,所以才会养成一个如此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的性格。
知乎里的一位网友,也说了同样的问题,他说,感觉自己天生就带忧郁色彩。
时常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合不来。
明明有家人和朋友,却总感觉自己和世界中间隔着一面打不破的玻璃墙。
除了这种时刻都会陷入忧郁圈套的人,还有的人,平时活泼开朗,在某个时刻,却也会突然的忧郁。
之前认识的一位朋友,平时的性格是属于超级大大咧咧的那种,在人前谈吐自如,在朋友面前也是一个十足的开心果。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某天忽然对我说:“我觉得自己有些忧郁。”
大概真的像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面说的: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人一高塔,一人一种语言,互相听不懂彼此。
努力想对外界说着心中所想,千言万语,最终却只不痛不痒的说了一句:我今天下午喝了杯茶。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呢。
这种状态,它究竟是来自于那里,又或者说,是否能改变。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
02. 忧郁气质真的是与生俱来的
在美国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一书中提到:气质是与生俱有的,属于基因博彩的一部分。
所以,人的忧郁气质,是天生就已经形成的。
哈佛大学知名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Jerme.Kagan) 认为,人的气质至少可以分为4种:胆怯、大胆、乐观、忧郁。
每种气质都取决于大脑内部活动的不同模式。
也就是说,人的每种气质类型,在出生时就已经确定。
但如果一个人一生都伴随着这种忧郁气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他生活的环境、经验和知识塑造的。
在韩剧《邻居花美男》里,朴信惠所饰演的女主高独美,因为小时候父母离婚,和奶奶一起长大,导致心理创伤。
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害怕与人交流,不到万不得已不出门。
从小时候一直到参加工作,她都是这样的状态。
那么,人的忧郁气质,一旦成形,真的无法改变了吗。
我们就只能让忧郁环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吗。
03. 忧郁气质其实是可以改善的
忧郁类型是天生的,可是基因本身并不会决定行为,情绪智力也不是天生的,我们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学习得到改善的。
改善人的这种情绪,主要原因在于人脑的发育过程。
而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青少年时期,童年更是塑造一生情绪倾向的关键时期。
所以人的忧郁气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改善。
一是童年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
比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动手去抓装着滚烫开水的的杯子。
这个时候,一般家长的做法是,大声制止,并告诉孩子:“这个很危险,千万不能碰。”
实际上,这种出于善意的的保护,反而会加深孩子的不确定感,会起到反作用,剥夺了孩子面对不熟悉情景时保持镇定、对恐惧情绪加以控制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是,先学会缓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调节。
二就是成年以后,环境、知识等的一个自我调节。
就像前面提到的高独美,就是由于童年时期的经验所造成的封闭。
却仍旧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所改善,慢慢走出了自己的一个圈子。
一个原本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流的人。
在被放入到一个比较活跃的社交圈,或者和一些性格比较燃的人相处,长期以往,也会慢慢改善这种天生的忧郁。
虽然错过了被灌输良好情绪的契机,部分人甚至受到这种忧郁气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通过持续的努力,情绪习惯甚至神经基础也是可以改变的。
人的大脑,一生都保持着可塑性。
END
Vith微信公众平台长期接受征稿,并推出最新系列类征稿,直接进入聊天界面点击菜单栏[写戏]即可获取详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