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乙一的小说一篇一篇看完,合上Kindle时,心里翻涌着畅快淋漓之感及满满的思考。黑暗、绝望、温暖、光明是乙一小说的基调,笔下的故事时而冷酷、恐怖、压抑、阴郁,时而温馨、祥和、自然、率真,一篇让人毛骨悚然,一篇则让人感动落泪,如此交替,内心的情感如波涛骇浪迸涌而出。众多篇小说里,我最中意《只有你听到calling you》及《形似小猫的幸福》这两部短篇,反复看了几遍,毫不腻味。
越南插画艺术家 Xuan loc Xuan在《只有你听到calling you》里,“我”是一名高中女生,没有手机,没有朋友,口齿笨拙,软弱无趣,跟谁都亲近不起来,游离在班级之外。“我”认为没有手机就表明自己没有朋友,这使“我”非常在意,于是“我”经常在闲暇的时候想象自己有一部手机。白色流线型的机身如陶瓷般光滑,荧幕有液晶时钟显示,内置绿灯,铃声是电影《巴格达咖啡屋》的主题曲“calling you”……每次想象都令“我”心情愉快,然而后来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忘记带手表上学但知道时间,原来是脑里手机的液晶时钟竟能指示正确的时刻。某天脑海里的手机响起了,近乎恐怖的感觉袭遍全身,“我”颤颤巍巍用想象的手按下接听键,对方是一个男生,自称是野崎真也,跟“我”一样,也是每天在脑子里思考手机的事,在好奇心驱使下,他就试拨电话。“我”既震惊又害怕,挂掉电话后,“我”尝试打电话给别人,失败几次后,成功打给了名叫由美的大学生,由美很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惑。她告诉“我”,使用大脑手机时,只有在心里说话才能传递给对方;电话号码总是被设定在隐藏状态,电话的主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号码,给陌生人打电话只有依赖偶然性,但有重拨功能;电话这头和那头会出现时差……
之后真也打电话过来,我们互相确定了对方的真实性,真也的时间比“我”晚了60分钟。“我”和真也相差一岁,性格很相似,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我”也经常和由美通话,她是一个成熟的人,“我”对她非常钦佩,很想成为像她一样的人,同时也觉得她的声音似曾相识。“我”和真也准备见面了,真也坐飞机过来,而“我”坐巴士去机场接他。当“我”走在人行道上时,一辆小车失控了,一个男生推开了“我”,倒在血泊里,他就是真也。“我”想到脑里电话可能能挽救真也的生命,告诉了真也之后发生的事情,要他回家,但真也执意要见到“我”,最终真也的命运并未改变。多年过去,“我”经历了很多,脑内尘封的手机再度响起,是过去的“我”打来的。
《只有你听到calling you》有三处非常令人感动的地方。其一是“我”在脑内第一次接到野崎真也的电话,虽说有些惊悚,但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依然让人觉得暖心,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相知的人很不容易,按下那接听键,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单的。其二是野崎真也即使知道自己会死去,还是毅然去见“我”,他不想“我”这个挚友死去,宁愿自己代替“我”。但“我”也怎么可能让真也死呢,对真也撒谎,告诉真也“我”拿着大包包,穿着紫色外套。然而最后一刻真也揭穿了“我”,知道那个女生并不是“我”,而是冲出去救走在人行道、背着挂着龙猫钥匙扣包包的“我”。真也和“我”无所不谈,他知道“我”的喜好,立刻知道那是“我”。当初看到这里,鼻子酸酸的,真也的牺牲很令人动容。其三则是未来的“我”按下接听键与过去的“我”对话。未来的“我”经历了很多,一个人也能活得很潇洒。接到电话的“我”没有立刻表明身份,而是对过去的自己循循善诱。未来的“我”和真也拯救了“我”,最终“我”有所成长有所改变。
重温一遍时,我特意找来了Jevetta Steele的《calling you》,边听边看完一遍。轻轻柔柔的伴奏下,低回婉转略为低沉的女声诉说内心涌动的感情——“I am calling you.I know you hear me”,与眼前的故事不谋而合,“我”和真也以及未来的“我”在不同的时空有了交集,我呼叫你,而你能听到,并给予我回应。
未来的“我”在心底告诉过去的“我”:“现在的你也许为很多事情而受伤,感到孤单寂寞。也许没有可以借来肩膀依靠的朋友,还要独立走在叫人悲伤落泪的冷风之中。不过,没关系,不用担心。即使再痛苦,也还有那部录音机永远在身边给我们勇气。”看到这结尾,我已经泣不成声了,这番话如指尖勾动琴弦,狠狠触动我的心。我想起以前的我,每天像独自走在悬在深渊上的细钢线上,一股风或钢线的颤动都足以让我心惊胆战;每天像陷入看不到光的山洞,摸索着冰冷的石壁,茫茫找不到出路……所幸身边还有家人还有好友未曾放弃我,如今的我没以前那般害怕,我可以鼓起勇气往前走。
画家 Lesley Fotherby 的水彩猫绘《形似小猫的幸福》与《只有你听到calling you》的主题有些相似,都是关于拯救与改变。
孤僻沉闷的“我”搬进了一栋死过人的老旧房子里,开始了独居生活,然而屋子里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关上的窗帘莫名其妙被拉开,关掉的电视每天准时打开,跑进屋里的小猫总向着某一处撒娇……“我”想应该是前任房客雪村崎以某种没有实体的形态继续留在这个世上。与她生活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和她的性格截然相反,她喜欢拍照,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充满阳光般的活力。在大学里有个叫村井的学长主动和我交朋友,提出想去“我”家,后来“我”发现他是另有所图。雪村崎是村井杀死的,因为村井的朋友是被村井灌酒并推进池塘,警局以为是死者酒醉跌落池塘溺毙的,而雪村崎曾经拍下与村井有关的线索,村井害怕雪村将真相公诸于世,威胁雪村时失手把她杀了。不久后雪村留下一封信消失了,死掉的小猫以幽灵的形态生活在“我”左右,而“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改变。
在小说里,主人公是充满负面情绪的人。“我”是一个孤僻的人,“不是那种三两下就可以跟任何人打成一片的人”,“无法顺利配合他人步调的家伙”,爱独处,厌世,无趣,没有闲聊的天分,讨厌阳光,与大家保持距离,沉默,否定远离世界,曾试着努力但凡事都不尽如人意,“我”只会自暴自弃地想:“反正绞尽脑汁思索该怎么和别人应对已经让我感到很疲累了。够了,今后就尽量减少和别人互动吧。就尽可能不出门,悄悄地一个人过日子吧。即使走在路上,我也尽量避免走在录的正中央。再也没有比离群索居更让人感到心安的了。今后就一个人生活,每天拉起窗帘过日子吧”。
而被人谋杀变成幽灵的年轻女孩雪村崎,则是充满正能量的人,投入身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前的雪村崎心境开豁明亮,很喜欢拍照,拍下很多幸福洋溢的相片;精心照料屋外小菜园,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经常打开窗户让暖暖的阳光照进来;养了只小白猫,时不时逗逗它;她热心肠,当“我”找不着家里的指甲钳时,帮“我”找了出来,冲好热腾腾的咖啡,当“我”病倒时,默默在身边照顾“我”;她古灵精怪,“我”对她说既然是幽灵就做些吓人的事情,第二天“我”的桌子上就摆着恐怖书籍,有张纸写着恐怖的句子,但最后一句却是“我想吃拉面”……
“我”和雪村崎截然不同,但冥冥之中却把两人联系在一起,“我”无意中找到杀害雪村崎的凶手,让她可以安心离开尘世。而雪村崎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不知不觉中拯救了“我”,给予绝望悲伤的“我”温暖,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
雪村崎的小白猫,可以说它既迟钝又敏感,意识不到主人已经不在人世,但知道主人还生活在屋子里,可能在它眼里主人正微笑地看着它。它或悠哉舔着毛,或天真仰起脸,竖着耳朵聆听声响,或眯着眼睛,发出愉快的叫声,或跟“我”看不见的主人玩……它什么都不知道地活着,按照本能存在于世上,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我想这形似小猫的幸福,正是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很小的幸福也能令人动容。雪村崎离开前留给“我”的信上写道:世上还是有很多美丽得让人动容的事物。我看过让人感动不已的东西。我为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至少曾经与这个世上的人事有过关系心存感激。当我拿着相机按下快门时,总是有这种感觉。我虽然遇害身亡了,但是我依然喜欢这个世界,并且无可救药地热爱着它,所以请你不要憎恨这个世界。这番话有如暖流,涓涓流入我的心底,请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点点滴滴的好。
两位主人公都有相似之处——孤僻不合群,然而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都有和善的人及时拉他们一把,拯救他们,改变他们,使他们有所蜕变。喜欢这两篇小说,是因为我跟他们有相似的地方,我似乎感受到作者传递的情绪感受,告诉我们,在绝望悲伤中不要放弃,紧紧抓住黑暗中透出那一丝丝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