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逾期能否实现,关键要看……

心理学逾期能否实现,关键要看……

作者: 天一方蓝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22:40 被阅读0次

引入故事:①投资顾问预言股价暴跌;②生理学家预言一英里无法破四的人类极限;

一句话总结本课内容:唯一一种预测未来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第一部分 概念

由罗伯特·金·默顿命名“自我实现预言”(或译作“自证预言”)人们能够不知不觉地通过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使自己对自己、他人、社会角色的认识变成现实。(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最终导致行为的实现)

可以三个层次:

①自我实现预言起源于判断、感觉、预期;

②在一定条件下判断、感觉、预期会成为现实;

③这个条件就是双方行为的改变;

第二部分 分类

(一)对他人的预言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称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测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现象。(皮格马利翁:古希腊神话中人物)

应用:银行因为挤兑而破产

(二)对自己的预言

个体对自我的某种认识最终在自己身上得到证实。

应用: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是由人的期望引起的,如果期待安慰剂起作用,体内化学物质会药物起作用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是反作用。

第三部分 成因

(一)对他人预言实现的原因

实现步骤:感知者对目标人物抱有期望→感知者按照期望一致的方式行动→目标人物解释感知者的期望并以期望行动回应→感知者解释目标人物的行动与预期一致

近40%的实验结果证明期望可以显著影响行为:较低的期望不一定能毁掉一个有能力的孩子,而较高的期望也不能把一个一般的孩子变成神童。

(二)对自己预言实现的原因

实现步骤:对自己有认识或期望→按照期望行动并导致某种结果→我们将结果解释为与最初认识或期望一致

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人在摧毁你的生活,那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第四部分 启示

(一)对他人预言的启示

1、避免使用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别人(偏见带有强大的负面力量):敌意总是会遭至敌意

2、不要对他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①教育:期待过高会导致失望,而传递给孩子的失望会导致信心丧失;②经营:太难做到的目标导致员工不努力

3、尝试对自己讨厌的人好可能改善关系

4、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经营爱情、婚姻:①要适度对伴侣保持积极错觉(“他对她的方式就好像她真的非常好。他越是这样,她就越发心情舒畅,变得越来越好,并且他也受到影响,变得非常好,如此良好地循环往复。”→爱可以创造出想象中的真实,建立积极的循环,机会就把握在你手中);②不要用消极的心态看待亲密关系。

(二)对自己预言的启示

1、如果发现他人对自己有错误的认识和预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他人的观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2、不要用负面的预言暗示自己,保持积极的态度:只要对事情做客观和多角度的判断就可以避开很多厄运(人生不要给自己设限);

3、预言能否实现取决于之后的行为,要用更多的努力来支持信念(联系“自我服务偏差”);

4、更理性看待对星座运势等的预言,尤其是消极的预言(也就是哲学上“矛盾的特殊性”)。

5、遭遇挫折时,告诉自己“多试几次”。

提示:自我实现预言不是“自动实现预言”,要通过积极的预言和期望激发潜能,主动进取来促成实现。也要逆风而行,驱散消极预言而走向自己期望的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逾期能否实现,关键要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ua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