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章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章读后感

作者: 慧娟新媒体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9-08-26 22:41 被阅读0次

    花了约5小时,阅读时间加上写幕布笔记的时间,终于把《如何阅读一本书》英文版第一章“阅读的层次”看完了。

    这本书我在2016年跟着永澄老师共读活动一起读过,当时看的中文版,觉得确实很难。时隔三年,重新拿起这本书,我直接看的英文版,想做点不一样的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我有如下感受:

    1.还是英文版原著看着顺畅,看中文版总觉得有些句子不太通顺,难以理解。

    虽然三年前跟着永澄老师共读活动读过,现在重新读,感觉还是读起来很费脑子,也有很多新的收获和认知。

    2.作者水平真是高,从阅读就引出很多相关的话题,引人深思。

    ①从阅读谈到了获取知识与理解力的关系

    并不是知道的事实越多,对某个领域的理解力就越深。

    因为你所知道和接受的都是被人家反复说反复说的观点,经过了他别有用心的包装,把不利于他观点的事实和数据都屏蔽掉了,让听众听上去感觉是那么回事。实际上,有些东西听多了,我们就自然而然接受了,没有去反问下:真的是这样吗?

    总而言之,不能光听我们愿意听的东西,还要有自己的判断,思考:有没有什么相反的数据来支持相反的观点?

    ②从阅读谈到了学习和学习者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多少年来多少伟人都提倡要多读书,读好书。但为何许多人看了不少书,还是没什么明显的进步和改变呢?

    因为他们都不是积极主动地在阅读。可能很多人,包括我以前,都是抱着获取信息的目的去读书,想看看作者讲了什么新鲜事,提供了什么妙招,让我可以一飞冲天,短时间内逆袭。但是结果却往往令多数人失望,看完后关上书,感觉“也没讲什么出奇的,我都知道啊。”

    实际上我们在阅读书的过程中,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读,有些不解的句子和逻辑,看不太懂,也懒得去想,把它搞明白,都一一放过了。我记得以前读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就是抱着想一探究竟,在好奇心驱使下去读的,看完正是觉得没啥,当时以看杂志的方式和心态去看,边看边磕瓜子,很快翻完了,一点印象都没有,没做笔记,也没写读后感,连在书上都没画重点(因为是从图书馆借的书,不好在书上做记号)。

    现在回想,读书时投入太少,没有问每句话背后,作者为何要这么写?他是怎么论述的?引申出了哪些相关的话题?

    真正的学习者,一定是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运用多种阅读技巧(摘要,笔记,转述,写作等),经过自己深刻的多角度思考,然后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验证,这才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③从阅读谈到了教育

    - 因为大多数人都要经历学校教育,通过老师教,阅读老师布置的书籍,来获取知识和技能。那么把书读懂读透,就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

    如果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技巧,加上为了提升理解力而主动阅读的态度,无论是在学校接受老师指导还是离开学校去自学,都会真正能从阅读中获益。

    - 作者把教育跟医生看病和农民种地来比较,说明三者之间具有某些相似之处。

    即老师教学生,不管老师多努力,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本人,是学生本人在学习,老师不能代替他学,所有学习的必经环节学生都要做到,才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内化成他自己的东西,能运用。

    医生也一样,不管医生医术多高明,最后还得靠病人自身的体质来康复。医生和老师都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帮助他的工作对象:病人/学生。

    但我认为医生和老师的工作还是存在不同之处的,不是指工作内容,而是工作性质和决定工作效率的因素。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非常关键,甚至说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第一要素也不为过。学生可能因为喜欢老师而去听他的课,并全情投入在课堂活动中,从而取得很好的学习成果。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感到不爽,不舒服,如果有选择,他极有可能会离开教室,去找能让他上课感觉爽的老师。

    但很少有病人因为喜欢哪个医生而去专门找他看病,病人找医生的唯一原因只能是医生能治好他的病。如果在治病过程中,病人感到很痛苦,他也忍了,不会离开说不治了。在看病过程中,病人很少有“必须要舒服”的要求,唯一要求是只要能治好病,什么痛苦都能忍,早日康复。

    3.看了永澄老师关于第一章的领读稿,我感触颇深:

    ①永澄老师真有心,把三年前参与共读,为活动付出了的小伙伴都记录下来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值得回味。

    ②我还惊喜地看到我的名字也多次出现在分享者的名单中,看来当时我也在这上面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竟然还有两篇文章入选了优秀作品,有幸成为共读历史的创造者!我以后也要把自己大大小小的输出成果收集好,留存下来,供以后对比留念。

    ③永澄老师说作者像个老妈子,有些啰嗦,深怕读者看不明白,一个观点反复讲。

    我有不同的感受,不管看中文版还是英文版,我没觉得作者啰嗦,我觉得他讲得刚好,有些内容反复讲,我才看得懂,理解得了,我还真没觉得作者啰嗦。可能我自己就是一个比较啰嗦的人吧,以后还是要尽量做到简洁有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章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uj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