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诗词稿中有关荷花的几首诗词
叶嘉莹
一、木兰花慢 咏荷 一九八三年
尔雅曰:“荷,美渠,其花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盖荷之为物,其花既可赏,根实茎叶皆有可用,百花中殊罕其匹。余生于荷月,双亲每呼之为“荷”,遂为乳字焉。稍长,读义山诗,每诵其“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及“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现佛身”之句,辄为之低回不已。曾赋五言绝咏荷小诗一首云:“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其后几经忧患,辗转飘零,遂羁居加拿大之温哥华城。此城地近太平洋之暖流,气候宜人,百花繁茂,而独鲜植荷者,盖彼邦人士既未解其花之可赏,亦未识其根实之可食也。年来屡以暑假归国讲学,每睹新荷,辄思往事,而双亲弃养已久。吹年华之不返,感身世之多艰,枨触于心,因赋此解。(篇内“飘零”、“月明”、“星星”诸句,皆藏短韵于句中,盖宋人及清人词律之严者,皆往往如此也。至于‘愁听”之“听”字则并非韵字,在此当读去读。)
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平生。怅卅载天涯,梦中常忆,青盖亭亭。飘零自怀羁恨,总芳根不向异乡生。却喜归来重见,嫣然旧识娉婷。
月明一片露华凝。珠泪暗中倾。算净植无尘,化身有愿,枉负深情。星星鬓丝欲老,向西风愁听佩环声。独倚池兰小立,几多心影难凭。
二、七绝一首
南开校园马蹄湖内遍植荷花,素所深爱,深秋摇落,偶经湖畔,口占一绝。
萧瑟悲秋今古同,残荷零落向西风。遥天谁遣羲和驭,来送黄昏一抹红。
三、浣溪沙
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四、鹧鸪天
庚辰九月既望之夜,长河影淡,月华如水,小院闲行,偶成此阕。
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梧桐已分经霜死,么凤谁传浴火生。 花谢后,月偏明。夜凉深处露华凝。柔蚕枉自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
五、连日愁烦以诗自解,口占绝句二首
其一
一任流年似水東,蓮华凋處孕蓮蓬。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風。
其二
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织錦成。
在讲我自己的作品之前,我先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我的诗词稿里边能够挑出这么多有关荷花的诗词。这就涉及我与荷花的“因缘”了。所谓“因缘”,我认为其实并不是迷信,它只是指一种机会或一种巧合。我出生在八十四年前的一个夏天,是在农历的六月。按照中国的习惯,一年12个月,每个月都可以对应有一种花,农历六月所对应的就是荷花,因此大家也把农历六月称为“荷月”。我出生在荷月,所以小名就叫做荷。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我从小就对与荷花有关的事物很感兴趣。
说到这里,我想先带你们看一看我写的《木兰花慢》词的序言。在序言里边谈到了荷的品格特色、我与荷的离合因缘,以及我的感慨。这首词前面有一篇小序,开端引用中国古代的一本辞书《尔雅》,它解释了很多的名物,比如一些草木的名字,其中就有《释荷》的一段。《尔雅》说,荷也叫“芙蕖”,它的花叫做“茄”,它的叶叫做“蕸”,它的本叫做“蔤”。什么是“本”呢?“本”是从藕节上生出来的那个小小的芽,它慢慢长出水面,就成了荷花的梗,然后上面才可以开荷花结莲蓬。接下来《尔雅》说,荷的花叫做“菡萏”,荷的果实就是莲蓬,荷的根就是藕。“其中的”,“的”字通这个“菂”,就是莲子。“的中薏”,你把莲子剥开,里边有一个绿色的心,那个就叫做”薏“。你们看,在中国最古老的辞书《尔雅》中,荷这种植物它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名字。很少有哪一种花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名字,像今天同学们送给我的一捧香水百合,它就叫做香水百合,没有什么书上记载着它的叶子叫什么,它的根叫什么。只有荷花,从它的花、它的叶,到它刚刚发出的小芽,到它结成的果实,到它的种子、它的莲心,全都有自己的名字。那是为什么缘故呢?那是因为荷这种植物决不只是它的花可以欣赏,是它身上的每一个部分全都是有用处的。有的可以欣赏,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入药,所以就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在百花之中,很少有像荷这样的植物,很多花不像荷有这么多的用处,因此就只有一个名字。
下面我就说到我自己了。我说我是在农历六月的“荷月”出生的,所以我的父母就叫我“小荷”,于是荷就成了我的乳名。“稍长”,就是到我长大了一点儿的时候,开始读诗了,我就读到了李商隐的诗,这首诗的诗题叫《暮春独游曲江》。曲江是古代长安城外一条水的名字,那里也有荷花,也有荷叶,李商隐在晚秋的时候独自到曲江游玩,就写了这首诗。他说“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试想,花跟人一样,都有一个生命的历程,在这个生命历程中都有自己的遭遇。李后主《相见欢》词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他是感叹花的生命如此短暂,但在这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还要遭受寒风冷雨的打击。荷花也是如此,在刚刚萌生的时候,它这一生的悲欢哀乐和将要遭受的一切打击也就伴随着它生命的开始而开始了。那么,到秋天荷叶凋零的时候,这一切打击是否就都结束了呢?李商隐说没有,它还要有一个结果,而结果则常常带有一种落空无成的憾恨,那就是“荷叶枯时秋恨成”。人生也是一样啊,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是要经历许多不幸的,我自己就是如此。当然了,我这80多岁的人所经历过的事情,你们现在听起来真是太久远了,已经都可以称为历史了。
在我刚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赶上了“七七”事变和北平沦陷。“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我父亲跟随着政府的机关撤退到后方去了,从此就音信隔绝。而在抗战最艰苦的第四年,我母亲去世了。我虽然当时只有17岁,但在家里是最大的姐姐,带着两个弟弟在沦陷区艰苦度日。我们常常好几个月吃不到一顿白米饭,吃不到一张白面餠。我们吃的是“混合面”,就是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里边提到过的那种东西,书中那个小孙女就因为坚决不肯吃“混合面”,最后饿死了。这就是整个我们那一代人所遭遇过的不幸。
李商隐他还写过一首诗题目叫《送臻师》: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
我这个序言里面所引的就是这首诗的后两句。佛教认为,人生如同苦海,会遭遇种种的灾难。为什么会有这些灾难呢?“去未因”是佛家语,因为佛教主张人有三生,你过去的一生做了些什么,现在的一生是怎样的,将来的一生又会如何,这里边都有一种因果的关系。可是我们人又怎能知道自己过去有什么样的因缘,未来又种下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不知道,在这方面我们完全是失迷,所以是“苦海迷途”。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存在这么久了,人类的科学也如此进步了,我们的生活本来应该越来越美好,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灾难?“微尘”也是佛家语,就是一粒尘土一样的人间世界。而佛是拯救世人脱离苦海的,所以李商隐说,“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如果你到庙里去看,那庙里的佛像都是坐在莲花座上的,因为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下来,走在地上,就步步生莲花。我就是从李商隐的这首诗注意到佛教和莲花的。莲花的品格是“出淤泥而不染”,为什么会如此呢?前几天我偶然看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它说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荷花与荷叶的表面上有一层所谓的“纳米”,有了这层纳米,污水就不会沾到上边了。这说法到底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总之李商隐说,什么时候才能够见到那百亿莲花一一展开,每一朵莲花上都现出来一尊佛像?佛是象征着智慧和慈悲的,但佛如何能使人们脱离苦海呢?
在这里我要先声明一下,我并不是佛教徒。我虽然很关心佛教的事情,但那只是好奇。其实各种宗教的书我都愿意看一看,因为我想知道我们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论语》上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我们生而为人,难道就只顾穿衣吃饭,跟禽兽一样浑浑噩噩地生存一世吗?所以,我以前也曾到寺院里听一位高僧法师讲过《妙法莲华经》,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他说,人生就如同花开,你看那莲花展开了,就露出中间的那个莲心,将来就在那里结出莲蓬和莲子。这个莲心就代表着人生的一种觉悟的种子,实际上在花开的时候你那个觉悟的种子就已经在那里了。可是,在人生花开的季节,繁华的大千世界对你有那么多的诱惑,使你耳迷乎五音,目迷乎五色,盲目地去追求许多外在的东西,在那个时候你是不会觉悟的。只有当你的花瓣都落尽了,你对这个繁华世界的种种追求都落空了,要到那时候你才能够明白你那个智慧的种子是什么。
因为我生于荷月名字叫荷,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到荷的品质、荷的象征,也注意到古人诗文中写到荷花的这些句子,而且被它们所感动,于是那时候我就写了一首咏荷的小诗: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
宋朝理学家周敦颐写过一篇有名的《爱莲说》,他说在这个世界上的水陆草木之花值得我们喜爱的太多了,但是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像晋朝的陶渊明就特别喜欢菊花,唐朝人就特别喜欢牡丹,而他自己则特别喜欢莲花。为什么喜欢莲花呢?他说因为莲花虽然是从很脏的污泥中生长出来,但它却可以不沾染一丝一毫的污垢。它美丽但不妖艳,在水中直直地挺立,不像西方那种睡莲,叶子和花都趴在水面上。而且中国的荷“香远益清”,不像香水百合之类的花有那么浓烈刺鼻的香气。你必须离它远远的,一阵风过,就会飘来一阵清香。所以我的诗说“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说的是荷花本来的品质。又由于佛寺中的佛像都坐在莲花座上,所以我说“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那是因为我本来不信奉佛教,又因为我那时候经历了国家的沦亡和与父亲的生离、与母亲的死别所以心情特别痛苦的缘故。
以上讲的是我小时候对荷花的感受和读了古人写荷花的作品之后的一些联想。那接下来,“其后几经忧患,辗转飘零,遂羁居加拿大之温哥华城”。我平生真的遭遇到了很多的忧患,刚才所讲过的,只是我在台湾的经历而已。在那些年中,我就像风中的尘埃一样飘零各地,最后落在了加拿大的温哥华城。温哥华在北美洲的西海岸,那里有一股太平洋的暖流经过,所以夏天不太热,冬天也不太冷,四季繁花如锦,各种花草在那里长得都非常好。以大自然的环境来说,那是一个很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只有一样,你看那每一户人家,连公园都算上,就没有一处种有荷花。荷花这么美丽,有这么广泛的用途,有这么可爱的品质,怎么这个地方就没有人种它呢?“独鲜植荷者”的这个“鲜”字读作xiǎn,是稀少的意思。我以为,这是由于这里的人们不懂得欣赏荷花——他们送人都送玫瑰。而且他们也不懂得吃藕,菜市场里也不卖藕。他们不知道,荷花的各个部分对人类都是有用的。
接下来我说,这些年来我常常在春夏之交回国讲学,每当看到荷花的时候,就想起了过去的往事。可是当年叫我小荷的人已经没有了,我的父母都早已去世了。如果我不告诉你们,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我的小名叫荷。而且,我的年华和逝去的那些光阴也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感身世之多艰”,我就“枨触于心”。这个“枨”字念作chéng,是触动的意思。“枨触于心”,就是被触动被感动了,所以就“因赋此解”。“解”是歌曲的一个乐章,因为词在古代都是能唱的。
开端“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生平”三句是说,每当我看到荷花就想起我的小名,可是现在还有谁知道我的这些往事?我还可以跟谁谈起这些往事?我30年飘零在海外,在温哥华我看不到荷花,但是我常常做梦回到故乡北京,见到那些亭亭净植的荷花。“飘零自怀羁恨”这句,由于“零”是一个韵字,所以读到“飘零”要稍稍停顿一下。我说,我这么多年身不由己地流转各地,从台湾到美国又到加拿大,心中当然有一种哀怨。而且温哥华虽然是个很美好的城市,可我的根却没有长在那里。在我刚到温哥华的时候,被逼得要用英语教书。我的英文程度不好,可是我上有80岁的老父亲,下有一个念高中和一个念大学的女儿,我先生没找到工作,我不用英语教书怎么养家啊!那时候我每天晚上查生字查到半夜两点,第二天用我那很笨很不成熟的英语去给人家讲我们中国古代的诗词,那真是可悲哀的一件事情。你想,古代诗词有那么美丽的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背后又有那么丰富的内涵,而当这些语言文字都变成了西洋文字的时候,文字中的美感也就都不见了。前几天有记者访问我,他说加拿大那么好,你为什么要回来教书?我说因为我喜欢诗词,在国外讲诗词我觉得对不起中国古代诗人词人所写的那些美好的篇章。所以我愿意回来,给我们自己同种族、同语言、同文化的人来讲诗词,那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现在我终于回来了,终于又见到了荷花。在月光明亮的晚上我看到荷叶上凝聚着晶莹的露珠。不是有人说荷叶表面上有一层“纳米”吗?所以你看那露水不会散开,它变成一个个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越来越大,越来越重,风一吹荷叶一摇摆,它就从荷叶上滚落下去,就像一滴泪珠滴下来一样。所以我说它是“珠泪暗中倾”。“算净植无尘”用了周敦颐《爱莲说》赞美荷花的“亭亭净植”,说的是被种植在水里的荷花亭亭玉立,不染尘土。“化身有愿”,用的就是李商隐的“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了。我说,如果真的能够化身为佛为菩萨,那么只要能使大家得到一个智慧的觉悟,我宁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可是我究竟完成了什么?我现在已经80多岁,仍然不辞辛苦地到处去讲,但我能够让几个青年人因我的讲授而喜欢上古典诗词呢?这个我真的不知道。现在我的头上已经有了星星的白发,当西风吹起来的时候,荷花零落,水声如鸣佩环当秋深月明的时候,我靠在荷塘边的栏杆上,想起我的内心曾经有过多少往事的影像,有过多少理想的追寻?往事已经过去了,再也抓不住;理想不能够完成,也同样抓不住的。所以是“独倚池阑小立,几多心影难凭”。
以上这些是我早年所写,写的都是我那时真实的感情。可是现在我忽然发现,随着我的年岁越来越老,我的感情反而越来越坚强了。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历尽了人生的忧患苦难之后,就会有一个大的觉悟。先看这首七言绝句:
南开校园马蹄湖内遍植荷花,素所深爱,深秋摇落,偶经湖畔,口占一绝。
萧瑟悲秋今古同,残荷零落向西风。遥天谁遣羲和驭,来送黄昏一抹红。
我很喜欢南开大学马蹄湖的荷花,这应该也是我与南开大学结缘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近些年我一般都是在暑期结束以后到南开来,来的时候已是九月份,大部分荷花都零落了。写这首诗的时候我住在专家楼,离马蹄湖很近,傍晚出来散步,看到湖中还残存有几朵晚开的荷花,于是就写了这一首诗。“萧瑟悲秋”出于宋玉《九辩》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从古人到今人,看到草木零落的时候常常都会产生一种对生命消逝的悲哀和感慨。那天我经过马蹄湖的时候正是傍晚黄昏,看到夕阳照在残荷之上,荷花依然显得十分美丽。“羲和”是驾驭日车的神,传说祂每天赶着日车从东方出来,向西方落下。我说,“遥天谁遣羲和驭,来送黄昏一抹红”——是谁让羲和赶着太阳的车特为来把美丽的夕阳照在这将要凋零的荷花之上呢?我在南开教书的历史,已经有30年了。我很感谢南开大学给我机会,让我能够在这里把我所热爱的古典诗词传授给同样热爱古典诗词的我的学生们。
下面再讲一首《浣溪沙》的小词,也是为南开马蹄湖的荷花而作的: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当年,我住的专家楼在南开大学的东边,我们的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在南开大学的西边,那时候我每天总是从专家楼走到研究所的办公室。有一天我走在路上,抬头看见天上有一排鸿雁飞过去了。古人认为雁是可以替人传书的,而且雁阵常常排成一个“人”字,所以在诗词中每当提到雁就代表怀念和相思。因此我说,“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这个3相思”,其实也不一定有一个很具体的对象,它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所追求的那些个理想和愿望。刚才我说过,我每年秋天来到南开的时候荷花都已经零落,其实还不只荷花,我现在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还能够为我所热爱的古典诗词做多少事情呢?所以是“荷花凋尽我来迟”。可是,荷花虽然凋尽了,但荷花的中央有莲蓬,莲蓬里边有莲子,莲子里边有莲心——就是《木兰花慢》的序里边提到的“的中薏”。那绿绿的莲心是荷花生命的根源和延续。前些年我在一本考古的杂志里看到,说有个地方发掘出汉代的莲子,送到日本去培养,后来居然发芽开花了。所以,虽然“荷花凋尽我来迟”,但是“莲实有心应不死”,因此就无怪乎“人生易老梦偏痴”了。现在我虽然这么老了,可是我还要不断地讲授。倘若在座的能够有一位同学因我的讲授而爱上古典诗词,并且像我一样地追求下去,那么我的这次讲座就没有白讲,就没有落空。人生是短暂的,但人生完全可以有一个执著的追求。像我,我真是喜欢诗词,希望把诗词的美好的种子传下去。我不知道这次讲座能不能在你们年轻人的心里留下一粒种子,也不知道这粒种子将来能不能开出花来。但是我等待着,是“千春犹待发华滋”。
下面我再讲两首更近的作品,这是我去年写的两首绝句,前面有一个序:
连日愁烦以诗自解,口占绝句二首,首章用李义山《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韵而反其意;次章用旧作《鹧鸪天》词韵而广其情。
在前面我曾提到我在台湾时所遭遇到的事情,其实在我的一生中还遭遇过其他不幸的事情。我提到我的大女儿在不满四个月的时候和我一起被关起来,就是这个女儿,在长大结婚后不久,就和她的丈夫一起遭遇车祸,两个人同时去世了。我是经历过人生中这样悲惨的事情的。可是我为什么始终没有被这些打击所击倒?那就得力于我所热爱的诗词了。因此当我“连日愁烦”的时候,就“以诗自解”。我的第一首七言绝句用了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的诗韵,李商隐的原诗是这样的:
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李商隐从西方到东方去,走了30天,一路上都是风沙和尘土。他说,我骑着一匹远行劳倦的马,出了函谷关就不断地向东走,在我前面到处都是被狂风卷起的蓬草。下面两句用了刚才我在讲《南溟》时说过的《庄子》的典故,庄子的大鹏鸟从北海飞向南溟,那个南溟当然代表了人生的一个理想之地,可是那里有人在等待我吗?那里有真正美好幸福的生活吗?这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啊。所以李商隐说“日日虚乘九万风”——我就白白地每天在这风沙中辛苦奔波,而我并不知道我要去的那个地方有什么在等待着我。这就是李商隐,他内心有许多感慨,写得非常悲哀。
我用了李商隐的韵可是却“反其意”,我不要写得那样悲哀。我的第一首诗说:
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
尽管我的年华消逝,一年比一年老去,但是只有莲花凋落的时候,花中心的那个莲蓬才能够成熟啊。我说只要我的理想和愿望能够完成,只要我的努力能够留下一点点影响,能够留下一些个中华诗词的种子,那么,纵有九万里狂风的艰难困苦的历程,我也是不怕的。
第二首我用的是我的一首旧作《鹧鸪天》的词韵。但那首词是我几年前作的,而现在我这首诗拓宽了那首词的感情。现在返回来先看那首词:
鹧鸪天
庚辰九月既望之夜,长河影淡,月华如水,小院闲行,偶成此阕。
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梧桐已分经霜死,么凤谁传浴火生。 花谢后,月偏明。夜凉深处露华凝。柔蚕枉自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
这是在2000年的秋天作的。“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我说我们的年华光阴就像流水一样一刻不停地逝去,当我在月光下小院闲行的时候抬头看那天上的银河,就好像听到了银河中的流水不断逝去的声音。我说像我们这样经历过一生忧患苦难的老人,就像一棵经过霜雪打击的梧桐树一样,已经接近了生命的尽头——“梧桐已分经霜死”。可是“么凤谁传浴火生”?有人说,凤凰每五千年就会自焚,然后在烈火中重生。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凤凰真的能够浴火重生吗?这个谁也不知道。现在已经是秋天,荷花已经零落了,但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明亮。在这秋天的凉夜,寒冷的露水降下来,都凝聚在荷花的叶子上,一闪一闪的。那么我就想到,我像一只柔弱的蚕,不断地吐出自己的丝,希望有人能用这些丝织成一匹美丽的锦缎。可是真的有人能够织出那匹美丽的锦缎来吗?
但是现在这第二首诗我虽然用了这首词的韵,我的感情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说:
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我不再悲哀也不再感叹,不再为过去所遭受的一切忧患苦难而心怀芥蒂。因为,正是在忧患苦难之中我们才能够完成自己。你们当然都很年轻,将来的一生是否顺利现在并不能够知道。可是你们一定要懂得,一个人遇到忧患苦难并不完全是坏事。你们应该学会在逆境中完成自己。至于我自己,我仍然要像柔蚕一样不断地吐丝,这样纵然老去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我和你们相约,我要看见你们年轻人,为了国家也为了你们个人,织出一匹匹美丽的锦缎和一片锦绣的天地。我期待着——“要见天孙织锦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