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艳梅
前几日看了张爱玲的《封锁》,有这
样一句话描述女主人公“: 她的整个的人
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在原文
中,女主人公吴翠远是没有主见的,重
复的生活带给她的只是空虚,所以她不
快乐,她只是遵循着家人的安排过活,
没有理想,没有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如她
一样的人,为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奔
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了暮年,回
头一看,什么也没留下。所以,生活需要
理想来支撑。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
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
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
离家求学前夕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
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1914
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
间,全部的费用只有 169 元,其中三分
之一都花在了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
常简陋单薄。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
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
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
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
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
问题。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
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
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
事情上。可见,生命是需要理想来支撑
的,而理想需要知识来支持,而我们大
学生更需要珍惜现在的黄金时期,这
样,人生才有意义,不至于遗憾。
台湾散文家林清玄生长在一个普
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
就跟着父亲下地干活。有一次,干活累
了,他跟父亲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
不发,呆呆地望着远处出神。父亲看见
他这个样子,问他想什么。他说:“等我
长大了,不种地,也不上班。”一听他这
活,父亲大笑起来,说:“那
你干什么?”他充满向往地
说:“我想每天坐在家里,
等着人给我邮钱。”后来,
林清玄上学了,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
的金字塔,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要
去看埃及的金字塔。”父亲生气了,在他
头上拍了一巴掌,训斥道:“真荒唐!你
别总是做梦了!我敢保证,你去不了。”
再后来,林清玄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了
记者,出了好多书。他每天坐在家里读
书、写作,出版社、报社和杂志社源源不
断地往他家里寄钱,他用这些钱去各地
旅游。生命需要理想来支撑,有了理想,
我们才能冲着目标努力,才能享受到真
正的快乐,而不是每天为了穿什么而烦
恼,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生命需要用理想来支撑。也许我们
不能如名人一样有多么崇高、多么瞩目
的理想,但只要有梦想,并为此努力,我
想,我会无怨无悔,我们的生命也将因
有平凡的理想而闪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