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演讲如何互动?
有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叫做【演讲的交流感】。
比较好的演讲的Feel 就是你感觉不到你是和一大群人在演讲,而是一大群人似乎合成了一股力量,化成一个人,而你是在和这个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个时候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你似乎不是对着其他人演讲,而是观众和你之间一对一的沟通。这个叫做演讲的交流感。
表现就是你说一句话观众都会被你吸引且若有所思,你每次问到“是”与“否”的回答的时候观众会下意识的点头或者摇头,你说的笑话现场90%的人都会笑到,你的提问大家都不用举手,下意识的回答——把观众的反应变成一种【下意识】。
怎么样做到【演讲的交流感】呢?
1、找到自己在舞台上的舒适区:
要做到和观众的交流感,自己就要先展现出一种舒适的交流姿态,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并且身体微微前倾,就好像你和朋友聊天一样。但是这绝对不是说你在舞台上可以没有站姿,整个人松松垮垮,而是为了防止你在舞台上用力过猛,避免舞台上“舞台感”、“表演感”很强,会让观众产生“屏幕隔离”的感觉。
2、尽量采用口语化的演讲:
有些人为了展示自己的好文采,经常会说一些“书面语”的演讲,比如用一些少见的成语,或者文采华丽滔滔不绝。这些写在书面上可能大家会比较好理解,而且会觉得写得真好,但是放在演讲里面可能就不适用了——因为观众需要接收你的信息然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和反应:他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观众当场对你的话进行思考是演讲的大忌,这样观众会脱离注意力,如果跟不上你的思路的话,观众就会选择放弃而开始游离。所以尽量让观众成为傻瓜式的观众,可以直接消化你的信息。
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可以不讲究你的用词,如果想要演讲更有力量,可以使用修辞:恰当简单的比喻、有力的排比、设问反问等等不影响观众接收信息的技巧。
3.眼神交流:
为了消除紧张,大家从小听到的话都是:不要看观众/把观众当萝卜/看着半空中。但是其实这是不对的,眼神的交流很重要。在舞台上可以尝试和观众一一对视,相信我,被你对视过的观众绝对听得会更认真,因为他会感觉自己是被看见、被重视的。如果很害怕和别人对视,可以在平时做一个眼睛对视的“脱敏练习”:找一个人,两人静默对视五分钟,尝试用眼神进行交流。五分钟之后再核对一遍看看双方是否都能get眼神传达的信息。
4.设计笑料:
一直专注的接收信息观众会很累,一两分钟之内设计一个笑料点会让全场放松,起到暖场的作用。
5.适当采用提问、举手、游戏的方式:
整篇演讲和其他回答一样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提问互动、举手、游戏等环节,10分钟之内推荐1-2个即可,不宜过多,过多会让观众有疲惫和做作的感觉。(特殊情况除外)
理论止步于此,更多的还是需要在不断地练习中寻找这种【交流感】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