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中装修,先见缝插针参观上下左右邻居家的装修风格,再按照自己喜好取长补短,补充完善。这里应该砸一道墙,那里需要抠一扇门;天棚需要吊顶,最好镂空式,上面铺灯带,下面嵌射灯;壁橱越大越好,装东西多;还要在这里打几个吊柜,那边最好有个酒柜,虽然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时不时站着来上一杯,但有总比没有好;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电暖炕,要不咱也做一个?……
合计着,盘算着,媳妇突然说:“唉!换来换去,咱家还是面积小了,很多东西装不下。要有160方就好了。”
媳妇说的对,又好像不完全对。房子越大,自然越显得宽敞;但如果不管什么东西,看见了就想往里搬,就像柳宗元笔下的蚹蝂,一路爬,一路拾,只想拥有,不想丢弃,那么再大的房子也会满满当当,显得狭小拥挤。
苹果教父乔布斯一生信奉极简主义,他家的客厅里很长时间只摆放了一盏灯,没有沙发,没有茶几,没有电器。他说有这盏灯用来照明就足够了,为什么还需要那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呢!
物质的多余可以清理,只要下定决心。心灵的拥挤却令人身不由己。
下课回办公室,条件反射式拿起手机,一看,我的天!某某群发来了5条通知,要求立刻落实;另一群还有2条,短短40分钟就发生了如此众多大事。赶快行动。手忙脚乱一番后,逐一把通知转发到它应该要到的地方去。至于要求什么的,注意事项什么的,就管不了这么多啦!先通知下去再说。隔着屏幕,我能想象得出收到消息同事的表情。
不止如此,今天让你网上答题,明天让你关注公众号,后天让你拍照美篇……科技手段的进步好像并没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反而更复杂了,我们就如同网中的鱼,一旦网络其中,再也无法逃脱。
在那个打个电话都觉奢侈的时代,书信是人与人联系的主要桥梁。字字含情,见字如面,留下了众多佳话。如今,QQ,微信,语音,视频,千里之遥,同步到达,却总觉真情淡了,牵挂少了。难道技术越发达,感情越淡薄?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不堪其忧,用脚投票,逃离城市,逃离文明,逃向深山,逃向自然。有一名老外,注意到这个现象,写了一本书,叫《空谷幽兰》。没成想,这本小众图书竟再次引发中国人的清修热潮。驴友成群结队,探名山,寻幽境,租民居,搭茅棚,弄的真正清修之人不堪其忧,只好继续逃离。中国虽大,最后又能逃离到哪里呢?而留下来的人,手机电脑不离身,一日不上网,便魂不守舍。身在空谷,心在闹市。这又是哪门子清修?凡人如我,既没有抛家舍业的勇气,也没有寄情山水的财力,只好暇时读读王维的山水诗,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聊以自慰了。
家中二宝,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生活简单,鄙视复杂。众所周知,孩童时期是人一生成长最快的阶段,难道说,生活越简单,成长越迅速?我希望孩子快快成长,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我担心孩子在成长路上,丢失了单纯、善良与简单,不得不负重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