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有好的开头和结尾外,正文部分的内容饱满丰富,具有可读性,这与其中的场景化描写是分不开的。
场景化描写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对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进行描写。可描写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心理活动等。
在场景化描写中,我们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人物活动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故乡》中的杨二嫂片段:"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现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其中形容人瘦,用凸颧骨,薄嘴唇,生活的艰辛用细脚伶仃的圆规来形容。不像我们那时上学读书的时候,形容人瘦,就只会写长得瘦瘦的,脸上没有肉,感觉特死板。
大多数的场景化描写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我们要善于捕捉。
从“感觉”入手,即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打造画面感。这让我联想到文学大师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百草园的描写。作者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百草园写的形声色味俱全,读后放佛置身其中,也想去探访鲁迅儿时的乐园。这大概就是场景化描写的魅力之所在吧!
要让自己笔下的文字有画面感,首先要设置特定的场景.其次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就像一个演员要感动观众,自己要有真情实感,观众才会和你产生共鸣。写文案也是一样,用真情实感去表达,读者容易接受。
前些日子我读了公众号一直特立独行的猫上的一篇文章《方舱医院里开始“斗舞”后,突发停电的反应居然是这样!》
最近很多人都关注着这家由体育馆临时建成的收容轻症患者的方仓医院,而其中的轻症患者们在里面的生活,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难以想象,这么多人放在一起,一人一张床,会不会很吵很乱?大家一人说一句话,基本上也睡不成觉了吧。要是我这种超级喜欢安静的人来讲,估计情绪上先崩溃了吧。
前几天,一个小哥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阅读理想国译丛的《政治序列的起源》的照片火了。这张照片被记者抓拍到放在了网上,很多人看到这张照片那之后,内心顿时安静下来了。连这本书的作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看到这条新闻之后,也在推特上参与了转发。
小哥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阅读的画面一直在我脑海挥之不去。这种宁静,这种在大灾大难面前的临危不惧与内心安然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反思。这就是场景化写所起的作用吧!
接着作者继续感慨:这可能是疫情开始以来,看到的一个非常感人的一幕。这种感动不在于怎样的口号,也不在于什么感动天地的故事,而是一种宁静,一种在大灾大难面前的临危不惧与内心安然。你愿意怎么支配你一去不再返的时间?
你愿意怎么度过你有且仅有一次的人生?别再犹豫将你最珍贵的余生倾注到你最渴望的事情上吧!读到此处,引起我的情感共鸣。
这篇文章的成功,其中场景化描写功不可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