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专注力 让孩子在投入中体会幸福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具有较强专注力的孩子,不仅能在各种情况下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在面对困难时也更积极、更乐观,相信凭借自己的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可以战胜困难。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他未来的人生也一定会非常丰富多彩。
㈠专注力是有限资源
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切信息与智慧,都是通过专注力获得的。作为大脑进行感知、思维、记忆、逻辑判断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专注力可谓是一切认识的基础。
如今,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建议,教给我们和孩子如何在面对大量干扰因素时集中注意力,但其中的很多方法要么根本不切实际,要么过于强调专注力的练习,消耗了孩子大量的认知资源和心理能量,反而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事实上,过量的信息对于教育来说产生的反而是负面影响。尤其对于本来就不善于分辨的家长来说,太多的信息只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困惑,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心理学家是如何认识人类的专注力的呢?
无意视盲实验→注意力系统的启动
㈡在专注中享受巅峰体验
“福流”——一种最佳的投入状态,一种高度专注、浑然忘我的巅峰体验。
契克森米哈赖的“福流通道”图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怎样才能获得那种沉浸于巅峰状态的福流体验呢?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挑战与技能相平衡
想要获得福流体验,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孩子所面临的任务难度要与他掌握的技能相匹配。一般来说,任务难度可以稍稍高于孩子现有的能力,是让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到的高度。否则,孩子就无法获得这种体验,也不能专注于任务。
契克森米哈赖的“福流通道”图形象化地解释福流发生的状态与条件。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人想要专注于某件事,都要保证所面临的任务或活动难度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契合。
如果一项任务远远超过或低于孩子的应对能力,孩子便无法从中得到快乐,也不能建立全情投入的心境。这样,孩子就会处于福流通道之外的位置,出现焦虑、无聊等情绪。如果孩子想进入福流通道,要么需要适当地调整任务或活动的难度,使之与其能力水平相匹配,要么就是针对难度大的任务,提高其自身的技能水平。总之,让自己的能力与挑战难度相匹配,是体验福流的前提。
降低任务或活动的难度,这一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而提高应对任务的能力水平,在多数情况下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做到。这需要孩子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练习与精进,其本身就是对孩子的能力和技能的一种有效锻炼,可以慢慢地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水平。
2.确保孩子行动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
在孩子制订计划或目标时,家长要引导他们别把目标定得太宏伟、太遥远,即使刚开始定的目标可能比较大,也必须把大目标切分成具体、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确保孩子在行动时,知道自己每一步该怎么做,而且也清楚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事。
如此一来,孩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完全将注意力投入其中,不断积累小成就,在过程中逐渐进入福流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那个最大的目标也能在快乐与投入中不知不觉地实现。
3.能获得及时的反馈
在帮助孩子确定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孩子进入福流状态。
我们要多配合孩子,在孩子逐渐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孩子的完成情况。如果发现完成得很好、很顺利,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更加专注、用心。如果完成得不理想,则要及时引导孩子纠正错误,提高能力,以便在下一步的行动中能更顺畅地完成目标,获得沉浸巅峰的福流体验。
㈢用SMART原则专注于目标
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具体包括Specific(具体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实现性)、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ound(时限性)。
㈣允许孩子放空片刻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时间在10~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感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坚持30分钟左右;到五、六年级,才能增加到40分钟以上。
注意力分散、容易开小差不仅是孩子特有的表现,成人也经常有。尤其在今天电子设备、各种社交媒体非常普及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各种信息吸引。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时间在10~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感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坚持30分钟左右;到五、六年级,才能增加到40分钟以上。
注意力分散、容易开小差不仅是孩子特有的表现,成人也经常有。尤其在今天电子设备、各种社交媒体非常普及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各种信息吸引。
要求孩子在学校的每堂课都认真听讲、认真理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老师与家长要习惯并深刻理解孩子们做小动作、分神、讲话、听不懂等现实,并且接纳这些正常现象。因此,在课程中为孩子安排那20%专注力集中时的教学内容,远比让孩子整天集中精力更现实、更科学,也更迫切。
要给大家分享两个违反“常识”的做法。
1.不必刻意为孩子创设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2.有意识地让孩子开小差
这一点似乎也违反了常识,但是,当孩子难以集中精力时,让思维开小差或许是最好的应对方式之一。
㈤会放松才会全情投入
人的身体和大脑就像一台机器,如果连轴转,任由什么样的身体和大脑都会疲劳、消沉,甚至会受到伤害。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注意力不太好时,就要及时让孩子放松一下身心,给孩子缓冲、调整身心的时间。这样,孩子的精力就会恢复,大脑继续进入兴奋状态,注意力也不会因为身体和大脑的疲劳而分散。
我们想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就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地保持专注力,而是在孩子完成一些事情后,让他停下来放松一下,然后再继续做事,再停下来放松……这样的循环才能让他在做事时获得更好的专注力。切忌强迫孩子必须一直专注地做事,这不但无益于孩子注意力的提升,反而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通常来说,建议家长尝试以下三种做法。
1.在放松的间隙引导孩子寻找快乐
2.给予孩子充分的休息时间
3.教孩子科学用脑,交替学习
所谓交替学习,就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轮番学习不同学科,而不是长时间只抱着一门学科“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