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稻草人手记》有感
自从看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后,对三毛以及三毛的作品的喜爱便一发不可收拾。三毛本人的纯朴、自由、真实以及勇敢和格局,三毛作品中文字间情感自然而真实的流露,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故事都让我受益匪浅。
《稻草人手记》记录了三毛离开萨哈拉沙漠后的生活,一篇一篇,都带动着我的情绪。在《一个陌生人的死》一篇中,我感受到了三毛与荷西的善意与大爱。在偶然见到举目无亲的邻居老人加里后,三毛便对他念念不忘,担心着加里的生活起居,在了解了老人加里的情况――没有人管,每日吃罐头,双腿腐烂并得了坏疽后,三毛“义不容辞”地管了老人的生活起居,并把老人送去医院医治。本是不相干的三个人,却因为三毛与荷西的的善意而相处出了感情,老人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最终,加里离开了人世。这无疑给了三毛与荷西沉重的打击,从最初的陌生人到最后情感的付出,老人加里从不与任何人打交道到把自己托付于三毛与荷西,三人关系如此之大的转变,都让我三毛与荷西敬佩不已。试问大家,若是你,你会愿意花时间、精力甚至情感在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久病老人身上吗?或许大部分人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吧。读完这一篇,三毛与荷西的善意、友爱深深地触动着我,若是自己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在自己能力的允许下,何不向三毛与荷西学习,试着献出自己的爱呢?
在《这种家庭生活》一篇中,让我着实感受到了三毛的格局之大。在三毛与荷西从撒哈拉逃难出来并搬到新家的第十天,三毛的婆婆、二姐、二姐夫以及二姐的两个孩子来到了新家,家人的突如其来让三毛惊慌不已,除了新家尚未布置好,经济紧张,三毛更担心的是在婆家面前不能好好表现。家里来了五个人,三毛忙地不相上下,煮饭、扫地、洗碗、照顾孩子、铺床等所有的家务,没有一件不是三毛一人所做,在这些天里,荷西并没有体谅三毛,给予三毛帮助,反而是与家人们闲聊、游玩,许多时候只剩下三毛一人在家整理房屋。荷西的家人们在新家住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三毛几乎每天站16个小时,身心憔悴,忙到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是没有自己。三毛与荷西讲述自己的辛苦时,荷西没有丝毫的理解,甚至责怪三毛。每看到此处,我都气愤不已,十分地心疼三毛。三毛却在下文说“《圣经》上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一切都要有爱才有力量做出来,我在婆婆面前做的,都不够爱的条件,只是符合了礼教的传统,所以内心才如此不耐吧!”三毛内心深知,她与荷西的家人们都不够爱彼此。但不管是爱还是礼教,三毛都让荷西的家人们在新家和谐并愉快的度过了一个多月的生活。送走荷西的家人后,三毛没有一句抱怨,拉着荷西的手走出了机场,心里想的是明天的生活。看到最后我不禁感叹:这就是三毛,这是三毛的格局。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家庭生活,而能做到像三毛这般的,并不多。我从中所学到的是:无论是对家人、朋友、爱人,都心怀包容,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格局的人。
《稻草人手记》以三毛一贯的写作手法记录了自己的生活。每读一篇三毛的文章,都进一步的了解三毛,进一步加深了对她的敬佩,也进一步地提升了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