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班的旅途中,看了一本美食书,鱼翅与花椒
扶霞·邓洛普
作者扶霞.邓洛普在牛津长大,于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其后于伦敦亚非学院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获得中国研究硕士学位。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扶霞著有三本书,分别是《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n她的文章曾刊登于各大报章杂志,包括《金融时报》《纽约客》《美食家》《四川烹饪》杂志等。
《鱼翅与花椒》是一部由[英]扶霞·邓洛普所著美食游记书籍,扶霞·邓洛普的中文名叫邓扶霞,她把自己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写成了书,这不仅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这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2008年有的英文版成书,去年翻译了中文版。
书非常有趣,并不仅仅是因为活色生香满满好味,而是你看得到一个非常有趣聪明的旁观者,眼中那个初初开放的中国。
摘录一些:
第一章 好吃嘴
>> 我必须坦白,填着表格上那一栏栏的项目、编着堂而皇之的理由时,我心里想的是鱼香茄子、豆瓣酱红烧鱼、火爆腰花和花椒的
>> “举箸思吾蜀,”宋代诗人陆游如
第二章 担担面!
>> 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味道。
第三章 做饭先杀鱼
>> 人们似乎对生命完全漠不关心,剖鱼就跟削土豆皮一样稀松平常;活剥兔子皮的时候还能悠闲地抽支烟;给一只还没反应过来的鸭子割喉放血,一边还跟朋友插科打诨。
>> “看鸡脚就晓得有好大[插图]了,”他告诉我。“你看这只嘛,拇趾还没咋个发育,说明还很小,肉比较嫩。
>> 王小馀这个名字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而袁枚却被那些对中国饮食文化感兴趣的人时时提起。别的著名美食家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喜欢的菜都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但挥汗如雨做出这道菜的人却被毫不在意地遗忘了
第五章 刃上神功
>> 这刀都给我一种私密而甜美的愉悦。我心想着,要是有人真的蠢到要打劫,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是先切牛舌片还是先切骨牌片?”我可能会这样问面前的强盗,刀片在夜色中闪着寒光。
>> 会说“切成象牙条”或者“二粗丝”,我能接收很明确的指令。
第六章 味之本
>> 讽刺的是,西方的中产阶级已经逐渐丧失对科学的信念,沉浸在东方的全套传统中陶醉不已;而中国人似乎马上就要全盘摒弃自家硕果仅存的哲学和技术遗产了。
>> ,这样的拆除实在是个悲剧,是我个人的悲剧:竟然爱上了一个正如此迅速地消失着的地方。我对饮食烹饪的研究,初衷是想记录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后来我才明白,从很多角度来说,我都在书写老成都的“墓志铭”。我感觉这也是成都人的悲剧,虽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城市是多么迷人、多么独特啊,现在要用一个中国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城市取而代之,暴殄天物、可悲可叹
>> 这无所顾忌的信心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坚信,未来会比过去更好。
第七章 饿鬼
>> 要是犹豫了那么短短一刻,考虑下危险的道路、颠簸不舒服的大巴、“找麻烦”的警察和随便去哪里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你可能就一步都迈不出去了。
>> ,仿佛是要公然跟这单调苍白的景色对着干。
>> ,在他们眼里,我不仅是伊丽莎白女王殿下的外交使节,还代表了欧洲各国、美利坚合众国、一切中国之外的地方。
第八章 嚼劲
>> 虽然我吃起美食来兴趣盎然,却只能欣赏那些和我个人经历有共鸣的,至少要有微妙联系的食物
>> 但我内心的最深处仍然只是个旁观者,一个“人类学家”,走进一场匪夷所思的“部落仪式”,只为猎奇了解,而非融入其中
>> 喻波带着中国人特有的自我轻蔑,说自己是个“没文化”的人。
一本惊喜的小书 一本惊喜的小书 一本惊喜的小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