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源于招教考试备考中就发现心理学尤其教育心理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有意思仅限于自己在学习理解层面的感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学中的案例很有意思,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他人的心理特点,我很好奇为什么一个人的心理竟然可以分析出来,我们竟然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判断他是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每天面对那么多的学生,他们的心里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一个教室里面坐着性格迥异的几十个孩子?为什么我们说了无数遍的话语他们依然无动于衷?这些问题吸引着我。应该怎么样去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怎么样对症下药?我想,有必要学习一下心理学。
但是自己在备考的过程中,背住的那些仅仅是理论,我不会运用到实践。也就是梁老师所说的“假学习”。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台背书的机器,背住了,也写到卷子上了,甚至我也可以在论述题中分析出来。但是当我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时,我不会了,傻眼了。学习心理学尤其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成了藏于我内心的一个小小愿望。
下学期自己加入了陶新华老师的钉钉课程,但是一节课也没有旁听过,更不要提完成课程作业。当新教育读书会颁布时,看到心理学的读书社我第一时间加入。一个月1本书,24年自己想要学习一下。后来英语读书群的成立,让我又开始徘徊,时间、精力从哪里来?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
但,书籍已买。即使真的后续跟不上,至少也可以作为一个“补充营养”的功能。2024年的第一天,我开启了阅读《积极心理学》一书。
跟着问题开始思考: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通过阅读序言部分,陶新华教授通过国外研究向我们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产物,兴起于心理学流派,但是积极心理学中的核心思想却发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不禁感慨:好像国外的一些理论都会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找到轨迹,古人是多么的睿智与明见,他们提出的思想在千百年后得以以另外一种形式在西方呈现,也说明了人类的思想好像是相通的。)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以佩塞斯基安和塞利格曼两位学者作为代表人物。他们的研究,让心理治疗改变了以往的药物治疗,转向开发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优势。我思考:这是不是类似于我们所说“心病还须心药医”。有时候,我们自己心理纠结的那个疙瘩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开。
佩塞斯基安认为人生来具有“知”和“爱”的基本能力。“知”是教与学的能力,来自每个个体都会试图发展的现实关系;“爱”是爱与被爱的能力,来自我们每个人生而存在的关系之中。“知”的基本能力是不是指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了与周围他人产生联系而去发展的这种能力呢?
我们现在都知道心理健康问题面向所有人,但是在之前,心理问题的研究是以有心理问题的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意味着庞大的正常人群得不到心理学的关怀。塞利格曼认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应该是让普通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和幸福,如果我们过度关注“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而忽视了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那么心理学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塞利格曼发起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心理学首先要关注人的积极方面。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强调人本身拥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主要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这放到我们教育中,我想就是帮助我们教师获得职业幸福。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懂心理学,我们就会知道如何在教育中实施积极教育,当我们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乐趣时,必然能够给学生的人生带来更多愉悦体验。将会打破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树立服务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更多的鼓励赞扬,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带着问题阅读这本书,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认真学习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以及在我们教学中如何使用。2024年,第一天感悟先写这么多吧。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