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札记】父母篇(32)再谈权威,如何重塑!
原文摘抄:
从建立权威的角度,真实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那什么是真实呢,就是袒露自己的真正的想法,不隐瞒,不掩盖。
无意识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也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
不真实的父母,他试图塑造给孩子的自己的形象,也会是孩子愿意相信的。因为每个子女心目中的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分裂就是这样产生的,父母扮演一个“完美”“强大”的形象,而孩子也愿意相信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
但实际上父母又不是,孩子体验到的也不是。
所以,身心分裂从来都是从家庭里面开始的。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他也就分不清别人嘴上说的,和他实际上体验到的不一样,到底他该相信哪个?
而不敢真实的父母,也即是不会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诉求与感受的人,他生活中的常态要么就是压抑、憋屈、退让、忍让,或者就是被情绪堵塞、裹挟的日常。
而恰恰是这些,父母日常处理问题的模式会被孩子无意识的模仿下来。虽然有可能他的行为层面完全相反,就像上文中的母女,女儿看起来是乖张、任性、无礼、无知,而母亲看起来老实、本分、压抑、不擅于表达,但女儿表现出来的样子不就是母亲默许出来的吗?
所以,母亲的心灵深处的真实其实就是女儿表现出来的样子,只是母亲从来不敢像女儿这样肆意罢了。
我的感想:
其实我很早就发现我身上有的很多东西,孩子身上也有,而这些都是我不希望自己有的,当看到孩子慢慢变成和我一样时,我感到的不是欣慰,而是害怕,对于我身上的缺点我自己其实是不接受的,我深刻的知道拥有我这样性格的人,人生会是失败的,因为对于自己渴望和想要的,要么我就会不顾一切的得到,要么就不敢要。关于这个我就是走在两个极端,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看到孩子慢慢受到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像我,我开始变得焦虑,我不想孩子和我一样,但就算这样我只是模糊的觉得这样不好,可我其实内心没有真正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上个星期,我在看老师讲解的电影《寄生虫》,电影看完,其实没看懂,更多的是同情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看到他们的不容易,感到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想到孩子的情况,我感到他以后的生活也会慢慢被卷入底层。我的生活是父母给的,但因为我自己的不努力,我也给不了孩子什么,而孩子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他也不愿意努力,对此我感到很无奈。
看了老师的讲解我才看到自己没有看到的一面,那就是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金司机一家好不容易去到上流社会家工作,本来应该本本分分的,但却下意识的认为这个社长家的一切是自己的,最后,女儿死了, 自己也杀了人,而自己杀人的动机就是面具被拆穿,当然还有自尊心受挫的原因。我才明白,不是因为他们穷而毁了整个家庭,而是因为觊觎之心毁了整个家庭。
当我看到这点时,我发现了孩子身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受教”,我们平时要调整孩子的一些习惯和行为,效果都不好,上次我写的感受是:孩子经常和我们软抗,而对此我们拿他是没有办法的,那天我从自己身上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其实核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是模糊的,直到看到孩子“不受教”这个点,我才明白,原来孩子所谓的软抗,其实就是“不受教”的表现。
而这个不受教来自哪里,就来自我的身上,因为我本质也是一个不受教的人。以前我没有太多力量的时候,我是压抑的,不敢把自己的任性表现出来,但随着我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的提高,我的任性和不受教就表现在了方方面面,在单位上工作我是会做好的,因为我有一个底线是,工作是我的本分,是我的责任,我应该做好,但在领导多安排工作,或者这个工作我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领导让我做时, 我是会反抗的,表面可能不会说什么,但会用软抗的方式和领导对抗,以前我还没觉得这个有什么问题,还觉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很不错的。
和老公相处也是这样,我根本分不清老公说的那些是我该听的,那些是不妥当的,而是老公一旦用安排或者命令的语气和我说话,我就会下意识的对抗,而这个时候,不管他说什么我都是听不进的,就像孩子和我们的相处模式。其实我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不受教”的,老师教我们的很多东西,我其实都会有选择性的去做一些,而且如果对老师说的一些观点和方法,我不赞同的时候,我是根本不会听的,但在表面上我是不会表现出来的。所以我的学习和改变的进度很慢和这个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孩子的表现就是不愿听老师的教诲,不愿听我们的苦口婆心。
而“不受教”的本质就是:只要是我不高兴的,不想做的,不喜欢的我就拒绝,我就抗拒,而完全不管对方能给到自己的帮助。
这个“不受教”其实是把所有愿意帮助我们的人都关在了门外了!
而“不受教” 的底层就是我们的自卑,就是想用这种幼稚的方法来显示自己是有力量的,但其实是软弱和无可奈何,还有不想面对的。
原文摘抄:
唯有真实,在孩子的潜意识心灵与理性意识之间,他合一了。他体验到的父母的喜怒哀乐,价值倾向,深层的也即是,父母底层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会让孩子有意识的继承下来,他体验到,而且也知道,所以他才有选择的机会。
而这些真实,都会给孩子踏实感和安全感,而所谓的边界感其实也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甚至你的无能为力、短板、缺点、负面情绪都不需要掩盖,都可以让你的孩子知道,如此他才会不得不打破,每个人都会有的“完美父母”的刻板印象与刻板需求。而如此,“父母应该......”的心态也会被消融。
而实际上当父母真的弱下去了,孩子也就成长起来了。
我的感受:
我一直在琢磨什么是“真实”,慢慢的有了一些体会,但还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这部分我就不分享了。其实我想分享的是:“身心分裂从来都是从家庭里面开始的”。我一直就认为自己是一个身心分裂的人,我的外表,为人处世与人相处跟我的内心是极其不相符的,这其实就是我最大的痛苦所在,而内在的这部分又是我不能对人言的,必须要紧紧的隐瞒起来的部分,而隐瞒事件是会造成我极大的心理负担,而这些心理负担会让我内在变得扭曲和分裂,我对自己的批判也是来源于此,而我的分裂确实是从家庭开始的。
每个人心中都希望自己有一对完美的父母,我们总是会忍不住去要求父母是完美的,但现实就是: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从各种事情和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上,发现我们的父母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他们总是说一套做一套,而这让我们分不清那个是真实的父母,我们该听那个的,该像那一个父母学习应对和解决事物方法。而这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造成我们内在的困惑和茫然,而当我们没有办法处理好事情之后,我们就开始怀疑,但对于没有别的体验的我们,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进入死胡同。这样的循环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影响非常大的,我的很多非理性的认知和行为就是来源于此。
所以当我们对完美父母还有期望,还不愿放手,我们就无法走出这个循环。只有勇敢的承认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他们已经尽力了,而我也真的放下了,他们既然已经不能再教我什么,或者他们教我的很多东西都是错的,那也没有关系,我愿意放手,去向别的老师学习新的方法。唯有这样自己才真的走出成人化的那一步。
而这时的我们才走在“知行合一”的路上,我们本来的身心分裂才有可能合一。
下面有一段原文我分享给大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有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他才敢真实(注意区别,真实不是肆意妄为,不是张狂任性)。真正强大的人,才会时时检视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与无能为力。真正强大的人,才不需要证明自己的强大,更不需要扮演强大。
真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像我们说要放下和真正的理解父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头脑上的理解,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或者说潜意识深处是没有放下和理解的。这部分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能表达,我只能说,你尝到了就知道了。
原文摘抄:
真正的权威感,其实可以说是你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也即是你有没有接受现在的你,你认为现在的你让自己满意吗?值得给你的孩子学习吗?你愿意让你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你自己吗?你生活、工作的状态,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也是这样生活、工作吗?如果这些都不是的话,其实你的权威就很难建立了。
换个说法就是,你孩子认为你的工作值得他效仿吗?他愿意和你一样吗?或者他认为你值得他学习、模仿吗?他认为你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吗?他愿意像你一样活着吗?
如果这些回答是的话,那你就是最好的榜样和权威了。
我的感受:
以前我对自己的批判是自己对自己的看不起,我确实是不接纳自己的,对自己是不满意的。我也害怕孩子变成我的样子,但现在看到老师说的这些问题,我竟然可以回答,是的,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基本满意,我觉得自己还是很不错的,而如果孩子以后的生活也能如我这样,我其实也是很满足了,而我不觉得这是榜样,只是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能这样生活我很满意。以前总想追求一些高大尚的东西,总盯着自己的缺点看,而忽视了眼前的自己,现在看到自己了,才知道自己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看到了自己,接纳了自己,我的内心很满足,但我不会停留在这里,我会继续努力,我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而我也会为了这些去努力的,这就是现在的我,一个平平凡凡的我,已经无需再去做什么来证明自己了,但有些事是我该做的。
其实这种平凡的感觉很好,就是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我不会批判自己,也就不会去批判孩子,有很多事我自己做不到,也就不会强迫孩子,但这不代表我不努力,不代表我不会要求孩子,而是我知道有些事急不来,得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走,我愿意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去走。
其实这个脚踏实地就是孩子可以学习的榜样了。这个孩子能接受并愿意学习上身,对孩子来说也将是一身受用的品质了。
学习到这里终于有些明白了老师说的榜样是什么样的了,根本就不是我以前想的那些高大尚的样子,“踏实本分”这就是一种最真实的榜样。
内家心理学《【札记】父母篇(32)再谈权威,如何重塑!》学习完了。
静 子
2021年4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