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牛市财经特邀Lambda创始人何晓阳分享了「周期」的概念。对于创业者来说,我们要记住: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对一个企业来说,我们创业者对自己、合伙人、团队基本上能够做到掌控,但是对外部因素,包括全球的经济形势,政府和银行的资金,以及对应的准备金率,投资圈的冷和热等等,我们都无法进行掌控。我们可以把这些无法掌控的东西,称之为「命运」。
11月16日20:00,「牛市财经共享课」邀请Lambda 创始人何晓阳做了主题为「币圈创业者,如何度过漫漫熊市?」的分享。
何晓阳——Lambda 创始人
以下为何晓阳分享原文:
《币圈创业者,如何度过漫漫熊市》
各位牛市财经社群的朋友,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区块链领域的创业团队如何度过熊市的相关经验和问题。近期大家也都看到了,相比较于去年的疯狂和上半年的喧嚣,现在的币圈已经安静了很多。没有了各种「乌烟瘴气」的会议,没有了各样「锣鼓喧天」的宣传,很多中国的区块链创业团队已经「偃旗息鼓」,不再发声了。
我们从新闻当中也看到,有不少团队已经解散了。其中一些本来就是骗子,还有一些,是真正的创业团队,但是没有做好现金流管理,导致资金出现问题。作为一个创业的老司机,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在区块链领域「如何过冬」的问题。
其实,「过冬」这个话题,不是到今天才有,只是今天才轮到「币圈」。我记得2016年年初,张颖就在经纬组建的CEO群里说,冬天要来了,大家抓紧融资,不要纠结估值,能拿多少钱就拿多少钱。
之后,「资本寒冬」的说法至少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同样是在2016年,又涌现出了一波AI的融资,还有更大的一波共享经济融资。所以「资本寒冬」的说法,在当时,看起来像是张颖为了督促大家融资,故意而为之。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股市暴跌,看到了比特币的价格暴跌,也即将看到房地产行业的暴跌,寒冬真的来了。
本来,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只相信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努力。但是,经过了2015的繁荣,也见证了2016年底和2017年初的寒冷。所以这次在「币圈」,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过冬」了。我对「抵御严寒」这件事,以及对应的机会和风险,可能比很多创业者更有经验。
今天讲的第一个概念,是关于「周期」的概念。创业者要记住一句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话我跟很多创业同仁说过,特别是在我们聊到比较深入的时候,大家也都有这种感叹。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我们创业者自己、合伙人、团队,自己基本上能够做到掌控。但是对于外部因素,包括全球的经济形势,政府和银行的资金,以及对应的准备金率,投资圈的冷和热等等,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这些我们无法掌控的东西,称之为「命运」。2015年,A股高达6000点,那个时候,乐视是创业板第一股,市值高达3000亿人民币,贾老板是能够与马云和马化腾相提并论的人物。
依然记得,当时暴风连续23个涨停板。在新三板,市值6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比比皆是,当时我在做OneAPM,很多人民币基金拿着钱,拿着合同来,要求当场投资几千万。当时的我,对于经济的冷和热,虽然没有经验,但是也有第一手的切身感受。2015年的人民币市场泡沫以及造富的效应,不亚于2017年的「币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新三板凉了,乐视倒闭了,暴风神话不再。所以,「周期」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知道。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周金涛《涛动周期论》。如果我们对经济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无论是创业还是在「币圈」,都会以更加冷静的心态去面对「泡沫」,还有刘鹤写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与研究》,也推荐给大家看看。那么,周金涛的结论是什么?2018年和2019是康波周期的萧条的低点,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做投资。
2019年的资产价格,可能会比大家想象的要低很多。这里包括股票、房地产,当然也可能也包括数字加密货币。所以,第一个概念是「周期」,而第二个概念,叫做「幸存者」,幸存者什么意思?我们拿游戏来做比喻,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之前PS平台上有个著名的游戏,我们这一代人应该都玩过,就是《生化危机2》。这个游戏,如果把包括隐藏剧情都打通关的话,那么最终的幸存者只有四个人,其他的浣熊市的市民都会死。其实,创业也是这么一个游戏,任何一个领域,只有少数几个公司能够成功IPO,这些公司的创始人,会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其他公司,基本上都会挂掉。创业这个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一种错觉,看到身边很多同路人都成功了,就会有一种认知的偏差,总以为自己也能成功。
再举个例子,我之前做企业服务,我之前做的公司叫做OneAPM,在做这家公司的时候,我在行业内的名气和地位,是远远大于现在的「币圈」。我周围都是做企业服务的,每天看到的,都是我们这些SaaS企业又融资了,又参会了,又被报道了,整天被鲜花和掌声围绕。我们都深信,这个行业都有光明的前途。这个时候,我们几乎听不进去别的任何声音,时间匆匆,仅仅三年,很多Saas企业已经不在了,就算是活着的SaaS企业,很多都把目标,从变成Salesforece,变成了能够Sales出去产品,活着就行。
所以,「幸存者」的概念是说,创业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事情。移动互联网从2008年开始萌芽,到2013年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开始爆发。大家可以看到,真正在美国或者香港IPO的公司,不过区区数十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这些事实,对于团队来说,就会明白:不要总觉得,融资了就距离成功很近了,恰恰相反,未来的路还很长。
很多创业团队花钱,特别是没有经验的团队,都是按照百分比去花。比如说,融资100万美元,团队打算是花18个月;融资1000万美元,团队也是准备打算花18个月;甚至融资一亿美元,可能也是18个月。之所以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谈生存指南,是因为我上次创业,融了也差不多5000多万美元,但是我上次创业,历时十年,前六年,几乎没有融到一分钱,后四年,我们融了很多钱。但是现在想起来,我还是犯了很多错误,2015年和2016年,我们在一年半左右时间,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5000万美元。我们觉得,中国企业服务的春天来了,既然春天来了,我们又是整个赛道的领先企业,我们要扩大规模,我们要做中国的Oracle,我们不仅要做ITOM,我们也要做安全,我们不仅做SaaS,我们还做大型企业部署,摊子越铺越大。
我们的团队,在短短两年,从十几人猛然扩张到500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公司就像是「没有方向盘」的一列汽车,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只能往前奋力狂奔。这里说的并不是经验,只是一个深刻的教训,500人的公司,单月成本超过1000万人民币,大家简单算一下,这是什么概念。其实在币圈也是一样的,我们知道,Instagram这家公司,卖了100亿美元的时候,整个团队才13个人。所以,融到很多钱绝对不是成功,老罗融了17个亿,但是听说锤子要死了。
我觉得,对于企业家和创业团队来说,需要做的事情,第一是活着,第二是活着,第三还是活着。
我觉得,上次创业做的不够好,我们融了很多钱,也花掉了很多钱,但是不够有效率。虽然,我的公司现在还活着,还有200多人。于是我辞去了在这家公司的职位,而且选择了区块链这个新兴的领域,做了存储项目Lambda,因为我们之前的企业级积累了近10年的技术和经验,也都可以在Lambda上进行复用。而这次,我想用美国人的方式来做公司。
由于专业方面的原因,我对于美国很多软件公司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很喜欢其中一些很有特点的公司。比如一个公司叫Wufoo,创始人现在在YC做合伙人,之前讲过YC的创业课,大家可以去搜一下,YC的CS 183B这一门课程,也是第六课的老师。Wufoo这家公司,就十几个人,产品做得很多,最后卖了几亿美元,给投资人大约是500倍的回报。
比如还有一家中国的公司,跟Wufoo一样,叫问卷星,公司只有二三十人,每年大几千万的利润。我觉得:活着,然后利用周期的波动获利,才是一个公司和团队的正确生存方式。
刚才我们讲了第二个概念,叫做幸存者。其实如果创始人不能控制内心欲望,不能都做到Less is More的团队,基本上都是要挂的。在冬天的时候,要少做事,要做有确定性回报的事情,无论是在币圈还是在其他圈,一年Marketing花几百万上千万,这样的公司,除非是行业和赛道太好,否则,基本上都要挂掉。
下面说说第三个概念,就是对于普通持币人群,或者说对于不创业的人来说,如何从熊市中获益。我们短暂的说回到第一个概念「周期」,在行业内,如何知道「水深水浅」,如何知道「水冷水热」。近期,在布拉格召开了一个数字加密货币和BlockChain领域的DevCon,那么从这个开发者大会的角度来看,其实「熊市」对人家没有一点影响,该讨论的技术,该交流的话题,还都是在正常进行。
我觉得,国内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习惯了「牛市」,当然大家也喜欢「牛市」。事实上,「牛市」是让散户赔钱的时间段,一个真正的事情要发展,都有正常的周期,这个后期的典型曲线,可以参考咨询公司Gartner画的Hyper Circle曲线,也称为「炒作周期」。
比如拿互联网举例,从1990年的Web技术,到2000左右的HTTP和Mail,再到2008年的移动互联网爆发,这大约是20年的时。如果一个人从1990年就呆在互联网的圈子里,那么到今天,他发财的机会一定比别人多,因为「周期」有波动,假如这个人在低点做了投资,在高点变现,那么他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今天的区块链相关的技术,类似于互联网的哪一年呢?我的判断是,类似于1990年,也就是说,可能真正的好戏,还没有上演。Gartner炒作周期上面的技术,一般都有十年以上的曲线,所以我觉得,大家对于区块链,需要做到:
第一,有真正的兴趣。就像是喜欢一项手艺、一本书、一部电影那样的,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喜欢。
第二,有耐心。我觉得这一点,都是今天的国人普遍缺乏的东西。前几天,刘慈欣获得了「克拉克奖」,在颁奖演讲时,大刘说,我们的实现世界的发展,远远不如上个世纪70年代人们的期望。在很多科幻小说里面,2018年,我们人类应该是在月球上已经建立了殖民地,我们的飞船已经飞到了火星,甚至是土星,但是现在远远没有达到。
大刘说,现实世界总是乏味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我们对于某些东西真正的兴趣以及耐心,都是必不可少的,也都是稀缺的东西。我很感谢区块链这个领域,让我找到了一种通向未来的路。我感觉到了自己站在某些领域的前沿,我以前号称是「基础软件」的专家,「APM行业第一人」,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过计算机领域的论文,只是实践特别多。
但是2018年,我看了一百多篇论文。当我们做一个东西,用到了理论全是最新的理论的时候,就会特别享受那个过程。就像是杰克和露丝,一起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一股未来的风,扑面而来,他们深情相拥,我们永远记得那个唯美的画面。
这里顺便感谢一下FileCoin这家好的竞争对手,我个人喜欢科幻,去年花了很多时间,看PKD的书,菲利普 · 迪克,推荐给大家,也是现在热播的美剧《高堡奇人》的作者,未来是怎样呢?未来是无数种可能的叠加。今天我就说到这里,欢迎大家加我微信交流,也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何晓阳读书笔记」,很多文章都是我读过的比较小众书籍的解读和推荐。
感谢大家的聆听。
问答环节:
Q1: 当下的区块链毫无疑问处在泡沫状态之中,但其实「泡沫」并非没有价值,泡沫最大的价值是改变消费者行为方式,而且区块链市场从来不存在一个绝对理性的市场。很多人说,只有在非理性的市场才存在机会,机会永远蕴藏在泡沫之中:小泡沫,小改变;大泡沫,大改变;无泡沫,不改变。那么您认为从当下来看,市场中蕴藏的机会在哪里?或者说未来区块链的机会在哪?
何晓阳: 最近有本书叫做未来简史,我觉得可以部分回答第一个问题。尤其是第三章和第四章,推荐看一下。
Q2: 何老板,最近BCH硬分叉你有什么看法?
何晓阳:对BCH硬分叉的看法,我个人觉得,从大的时间周期来看,这可能是一个时间河流中的浪花。但这个绝非是偶然的事件,BCH的分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熊市」的延长。有一件事情可以类比,就是2015年的股灾。我们都知道,股灾的出现是一个偶然,但是这个偶然中有其必然,股灾的直接后果就是消灭了无数中产,A股从此不振,游资重新返回美股。注册制消失, 那么我觉得BCH的分差,导致的BTC价格下跌,会让整个「熊市」和整个冬天更冷。但是,即使没有股灾,没有BCH分叉,也会有其他的偶然。因为,必然的因素,是没有变的。
Q3: 吴澳大战让我觉得币圈没有「韭菜」的余地?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何晓阳: 是的,因为所有的金融游戏,都没有「韭菜」的余地。
Q4: 因为币价一日一变,您对比特币的走势怎么看?
何晓阳: 长期看涨,短期看跌。
Q5: 区块链概念自带金融属性,但也带来了欺诈、庞氏骗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走向公众视野的同时也让人产生不少的误解,应该如何客观看待区块链技术?现在做公链、联盟链、私有链以及DApp的都很多,您认为哪一个是区块链的发展方向呢?
何晓阳: 首先说一下,我的观点可能比较极端。人类就是一个少数精英带多数NPC 玩的一个游戏,当然我自己也是NPC。所以很多事情,其实都无所谓。我觉得,区块链的发展方向,其实很确定,而且也一直都有进展,只是其中别有用心的人太多了。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少数人在做事,部分人在骗钱,大多数人是来「打酱油」。
至于公链、联盟链、私有链和DApp这些,我觉得很多都是骗人的概念,就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一样,最后全死了。当然,共享充电宝还有一些活着,因为项目和项目不一样,团队和团队也是不一样的,也没有必要以「概念」来划分。我特别不看好联盟链和私有链,感觉没有任何意义。其实认真做事的公链项目都挺好的,比如Polkadot、Cosmos,再比如FileCoin、 Lambda等等。
有些国内项目还可以,因为至少认真写了代码,比如Ont第一个在代码层写了VFR。我觉得,其实不用特别看好区块链,不用特别看衰区块链,就用VC看项目一样的方式,看区块链项目本身就可以:认真调研,认真研究,不听信,不盲从。
文章摘自:Lambda微信公众号,所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