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瀛奎律髓》第33卷为山岩类,方回介绍:
登览诗,专取登高能赋之义,山岩则不但登览大岳、崇岭,小丘,幽洞、崖岩、磴石之游戏皆聚此。
方回这个分类似乎过于琐碎。山岩类中,包括登览高山峻岭,还包括小丘、悬崖、台阶,另外还有洞穴、幽壑。
一、望终南 窦 牟
日爱南山好,时逢夏景残。白云兼似雪,清昼乍生寒。
九陌峰如坠,千门翠可团。欲知形势尽,都在紫宸看。
窦牟(749-822)字贻周,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贞元进士,是中唐诗人。
这首诗,其实也算登览类。
首联切题,点明是夏日远观终南山。中间二联描述遥望中的景色。这个阔大的远景从长安到终南。
白云、清昼,化用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乃当日之景,长安与终南共有。九陌,千门亦是,遥望终南山,山在长安城之上,险峻如坠,长安众多的宫殿,也似乎被山中翠色晕染。
《终南望余雪》诗: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尾联则说出诗人所处位置是大明宫紫宸殿之内。
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提到:蓬莱宫阙对南山,蓬莱宫阙即指大明宫。长安的宫殿遥对终南山,站在高处,自然可以观察山(天下)之形势(欲知形势尽)。
二、巫山高 李 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空中。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去,清林见楚宫。
中二联写景句法巧妙。
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回合,缭绕之意。霏微,弥漫的样子。云回合而藏月,雨霏微而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寒、暮,修饰主语,凄寒的猿声,暮色里的树影。亦可以看作修饰谓语动词(过、连)的副词。骆宾王曾有句:返照寒无影,穷泉冻不流。
三、游华山张超谷 鲁交
太华锁深谷,我来真景分。有苗皆是药,无石不生云。
急瀑和烟泻,清猿带雨闻。幽栖未忍别,峰半日将曛。
鲁交为宋仁宗时期的诗人。这首诗写山谷,可以理解为什么方回把山岩类与登览类分开。
这首诗颔联引起方回的注意:
三、四好,但此等句法多相犯。
此等句法多相犯,意思是这种句法,很容易上下联合掌。鲁交这一联还不错。
纪晓岚指出了这种句法的出处:
纪批:三、四调创自小杜,易于套用,殊属厌视。
小杜即杜牧,其《睦州四韻》中有一联:
有家皆掩映,無处不潺湲。
上有下无这种手段,因为后人用得太多,已经长了套路,所以纪晓岚看得多了,自然生厌。
不过,这种上有下无句,可不是首创于杜牧,这首诗隋末唐初就有人用过了
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賦得涉江采芙蓉》 隋末唐初·孔德紹
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独坐》唐初 · 王績
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 初唐 · 骆宾王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月夜忆舍弟》盛唐·杜甫
上联:有...皆,下联:无...不,也不是杜牧首创:
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南中別蔣五岑向青州》 唐 · 張說
有寺山皆遍,无家水不通。《送朱庆馀及第归越》唐·张籍
鲁交的这首诗,颈联其实很美:
急瀑和烟泻,清猿带雨闻。
四、游山 陆游
古寺不来久,入门空叹嗟。僧亡唯见塔,树老已无花。
世事虽难料,吾生固有涯。殷勤一梳月,十里伴还家。
僧亡-唯见塔,树老-已无花。诗人眼中景,对仗非常工整。但是从句意上来看句法结构,上下联有区别。
上联复合句,两个短句的组合。主语不同,前2字主语为僧,后三字主语为我,被省略了。下联主语都是树,树老了,树没有花。
五、香山 詹中正
浪兀孤舟一叶轻,香山登步觉神清。几多怪石全胜画,大半奇花不识名。
猿狖尽当吟里见,烟霞只向眼前生。官身未约重来此,酒满螺杯月正明。
詹中正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方回评价这首诗“全似乐天”,很有白居易的风格。
几多怪石-全胜-画,大半奇花-不识-名。这也是工对,然而上联是普通的主谓宾,下联是省略主语的倒装。奇花-不识-名,即(我)-不识-奇花之名。
从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的语法结构,却可以用形式上相同的结构来对仗,是律诗常见的现象。
结束语
在这一卷中,既有登览类的作品,也有探幽入谷的作品,因此方回名之为山岩类。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春初游浮山栈道》:
杖行栈道半凌空,入涧穿林兴不穷。遥指归舟浮浩海,背依绝壁挂苍穹。
鸟声相伴空山里,云影微摇湖水中。更约明朝春草绿,梅花莫急嫁东风。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