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虽然从小学课本开始,伴随他的文章总会有“阅读并背诵全文”几个字,他的文笔讽刺时辛辣犀利,关怀时温柔恬静,写时评时痛心疾首,写小说时诙谐幽默,风格多变又自成一派。在各类文体中来回自由切换,但始终透露着一种悲悯之心,有着动荡时代的文人所特有的人文关怀。
鲁迅先生关于写作,没有写过太多长篇大论,偶有提及,也多为建议。其中有三条影响比较深刻——
1.多看和练习是不二法门。
写作虽然是一门技能,有固定的套路和范式,但是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写好文章,多看多听多思多想,然后多练习,是任何一个想要写好文章,以写作为职业的人必须要做到的。
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九日,鲁迅先生在答赖少麒的信中说:
“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所谓多看,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二者比选其一,如果能同时做到,效果大概是最好的。
2.向有成熟作品的名家学习,学习他们如何修改,为何修改,认真比较研究。
鲁迅先生说,学习名家作品,不只是看最后的成品,最好是能够看到最初的初稿,过程中的修改稿,再和最后的成品进行对比。这一点在现在来看,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如果有机会,能找到的话,拆解不同阶段的同一篇文章,一定能让我们获益匪浅。
日常写作中,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通过拆解热门文章,从选题立意,到行文结构,再到遣词造句,文章串联。边拆解,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以及如果是自己写,会怎么去写。从拆解中找到自己和作者的差距和差异,认真比较研究,在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才能逐步提高。
3.注重观察,不只是通过名家作品,更要观察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很短的散文,但是书桌上那个早字,不止刻在了当年鲁迅先生的桌上,也刻在了我们这些背诵课文的学生心上。
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有很多他自己对于当时时代和生活的观察,比如《药》里关于砍头的环节的人血馒头,《阿长与山海经》中,守城士兵企图通过脱裤子抵御洋人的攻击,比如《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
无论任何写作,都需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才能让文章显得丰满,只有对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有力量的文章。
总结以上三点,可以概括为观察、练习、拆解,可以作为写作学习中的必要步骤来反复研究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