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前,我打电话问我妈,需不需要我回家去祭祖,我妈说不需要,照旧由我爸爸跟我哥负责就好了。
其实想起这二十多年的日子来,我几乎都没有参与过家族中所谓的任何人情往来事宜,比如说出清明节的祭祖,比如说中秋节跟春节的时候,我妈会把蒸好的白斩鸡,准备好的面条跟白酒打包好,让我哥划着小船到江河对面的老家去祭拜祖宗。
还有家族里一年一度的社日节,挨家挨户轮到不同的亲戚家负责举办,主办家庭负责把周围邻居结集起来,举行仪式祭祀社神,杀牛宰羊献祭酒,然后在社树下搭棚屋,共同享用祭祀过的酒肉。
据说是吃了这肉之后能够强身健体防病防难,所以从小到大,我都会对这一顿晚饭怀抱着无比崇拜以及严肃的敬意。
然而这些事情我是从来不参与的,一是我作为一个女孩,家里长辈总觉得你将来会是个外人,所以不需要负太多责任;二是我妈一直觉得我是个读书人,没有必要知道这些繁文缛节的东西,所以也就不再有任何要求。
我生长于南方的一个小镇,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所有的大事小事都是需要经过规划跟思考的,那些你在电视里看到的所谓「掐指一算」其实就活生生的存在于我的生活当中。
大的方面比如说,婚丧嫁娶、住宅搬迁、商铺开业,这些举办的日子都是需要经过严密的规划以及提前挑选的,照理说这应该是所有中国百姓的常识,但是对我妈而言,挑日子可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
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到大,每一个学期开学的日子,甚至精确到今天选择去学校报到的时辰,我妈都会有她自己的规划。
考上大学后,我第一次离开自己长大的城市去到外地上学,我妈很早就提前跟隔壁的一些长辈请教,让他们帮我挑一个好的日子。
我清楚的记着离家的那一天,我早早的起床了,七点十五分的时候出门,走到楼下的时候刚好是七点二十,然后我要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盯住三五秒钟,稍微鞠躬一下,这是那位长辈老先生特意嘱咐的,然后我就可以上路了。
大学整整四年,八个学期,我出门的日子都是这么算过来的,我也就习惯了。
大学毕业,最后的那一个学期我没有回家,而是直接从大学所在的城市去深圳,买火车票之前我照例跟我妈打了个电话说了这事。
第二天我妈一大早给我打了个电话,问:火车票买了没有?
我说,还没有买呢。
我妈说,我让七叔公算了一下日子,说这个星期的周三跟周四都是合适出门远行的日子,你就买这两天的火车票就好了。
我于是就照做了。
对了,来到深圳这个城市后,每每逛街的时候,都能遇到很多小巷子里都开着各种各样的算命小店小摊,去到香港拜黄大仙的时候,看周围的一排祈福用品小店也更是让我惊叹。
我从来不是个迷信的人,但是对于我妈这几十年来的做法却深信不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黄道吉日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从南到北无论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里都会少不了这一部分,只不过是于我妈而言,她把这所有细致入微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时辰,都精细化地规划于我们的每一个家人成员当中。
直到现在,我在深圳这个城市工作生活的日子里,每每涉及到重新找房子跟搬家的事情,我都会跟我妈知会一声,一是让她帮我规划个好的日子,二是为了告诉她,我工作很努力,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记得以前跟长辈聊天的时候,他们总会跟我聊一些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会跟我唠叨一些关于顺应天命的逻辑,还有关于相由心生的种种法则,我妈也总跟我唠叨:你的每一次出门远行,虽然我不一定能帮你挑到最精准最好的日子,但是至少我能帮你避开那些不好的出行状况,于我自己而言我就放心了,晚上也能睡得着了。
渐渐的,我开始明白,「择日」这个动作带着一种挂念的情谊,「良日」这个词带着一种动人的情绪,远行启程的日子,本来就是是隆重而精美的,它应该不悲切,而是让人期待。
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的一些死党,他们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是没有经历过「挑日子」这件事情的,或者是最多是看着日历上的一些大概的「宜忌」提示就可以了,根本不会有我妈做的一般夸张。
一直以来,我都是把这种事情定义为是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好比我们南方人就特别看重算命这件事情,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信仰的表达。
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个像天花板一样的东西,对于你而言它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在你每每做出人生重大决定的时候,你会想到它,它会给你指引方向,这个天花板一样的东西我说不出来是什么,或许是真善美,或许是坚强独立,或许是人不犯我我亦不犯人。
在每一个人的人生当中,都会有他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就是这套原则就造就了他本身的状态以及他周围人的状态。
跟千千万万人的父母一样,我妈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但是我觉得她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不普通的,以前小时候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过这一点,如今自己有点慢慢体悟到了。
好比算命挑日子这件事情,我不会嫌弃她的,我觉得这就是她对我牵挂的一种表达;又好比说她每个星期给我的电话里会唠叨上一个小时,都是讲了好几年不变的话题,我觉得这就是她对我关爱的一种表达。
常有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我做不到这一点,出行既然是为了寻找那些值得寻找的东西,那就应该值得被祝愿,所以我只能尽力做到「游必有方」。
比如说,我这个周末去哪里,和什么样的人见面,最近交到了什么样的朋友,职场上遇到什么样的同事,深圳的天气怎么样,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土特产都吃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些我都会一一跟我妈汇报。
如今我还没有结婚,还没有成为母亲,但是在这些絮絮叨叨的回忆里面,尤其是我开始决定每天写一些东西记录一下生命的过往,对这些种种体悟最深的,不外乎就是父母与家人。
听过范玮琪写的那一首歌《最重要的决定》,她说「幸福没有捷径,只有经营」,于爱情还是亲情而言,我都觉得,此时此刻,自己懂得太晚,但是又觉得还没有太晚。
如今的我渐渐开始懂得「让自己过好,才能让身边的人过好」这件事情,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人,我总是一个时时刻刻为别人操心的人,直到后来我慢慢看到很多例子,那些很多牺牲了自己为家人为朋友操心的人,最后却都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这不就是你应该做的嘛」那样一个人物角色。
我恐慌,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想起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很多时候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一些任务我都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我,久而久之我很是郁闷,后来我的闺蜜王姑娘提醒我,别人不告诉你其实是一件正常不过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义务,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了,你要心怀感激。
于是很多年以来,我都把这个观念铭记我的心中,比如说刚入职场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兢兢业业,想不明白的地方,做不好的事情,被批评了我也从来不会觉得委屈,因为我觉得我就是错了,别人也没有义务提醒我。
带着这种释怀的心情,于是我成长起来了,到后来我手上带好几个实习生的时候,我也从来不再是那种主动的导师型人物,遇上比较积极主动外加人品不错的小孩子,我会很用心地教导他,至于那些不冷不淡有个性的孩子,如果我觉得性格还不错,我愿意提醒一下,但是如果是态度实在是不合我胃口的,我也就不作声了。
所以也是今天,我每天写出一些文字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我没有亏欠,因为这一切所悟所感都是在我的生活里经过思考沉淀出来的,是我对于生活的领悟,至于别人看的爽与不爽,我完全不去理会,我没有必要去迎合每一个人。
那些向我请教购买衣服攻略、购买化妆品攻略、读书清单、还有做饭菜谱的人,我也都愿意一一分享,但是这并不代表我有义务要为你做出这些事情,我之所以愿意,是因为我善良。
就这么磨着磨着,以前玻璃心儿的我终于才有了一点点强大,而这种强大也会更加让我有理性的心态,去用更理性的交流方式,跟我的爸妈进行沟通。
直到如今,我们家每每做任何一个或大或小的决定,我们的家人都是一起商量出来的,以前的我总不愿意承担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现在的我却开始慢慢参与其中,一是为了告诉我年迈的父母,我已经开始有独立养活自己并且经营家庭的能力了,二是为了让我已经退休的父母能够慢慢的跟进这个时代的步伐,我会告诉他们当下流行的是什么,比如说我现在在做的互联网是一个什么东西,我做的市场推广有些什么,以前做的广告业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小城市长大的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来到了大城市,但是我的父母却一辈子都呆在这一个小镇上,我用这样一种方式跟他们进行沟通,渐渐的,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惧怕外面的世界,反而觉得外面的世界也有蛮多的精彩,于是我的每一个回家然后再离家的日子,他们都会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放心。
当然,我妈依旧会帮我挑选日子。
山口百惠有一首歌,中文名字叫《良日启程》,里面唱到:向着雪要即将融化北方的天空,今天开始一个人的旅行,良日启程带着在母亲背上听到的歌,去寻找夕阳。
谁的心里没有故乡?不过是迷雾一般深深埋藏着罢了。
愿你生命里的每一个启程日,都是良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