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章是一篇反思文,其实日更初衷也是结合各种方式反思自己,比如阅读、视频课程或者是和朋友交流。
今天谈两个话题: 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敢于面对困难:
对自己开始有这方面的要求来源于开始意识到自己碰到困难第一反应是有情绪,然后一直困于情绪里。
意识到这点之后,后来每次陷入情绪我就马上会向自己提问:‘’你做了点什么去改变现状吗?‘’
这句话就像警钟一样,只要我一问自己这句话,整个人就会被打醒,马上收起情绪立马去行动。
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在直面困难这一方面改进很大,最近反思才发现还需要更大的努力,需要做到碰到困难先定义问题然后马上找资源解决。
比如做计划,发现自己做计划因为当下认知能力有限,会造成以当下眼光衡量的未来很多事情其实是错误的。
于是我和一位朋友讨论这个话题,朋友说:‘’从小步做起,你要是现在就想哪一年你需要做到哪个程度,人就已经累死了。 ‘’
她说的也有道理,因为我确实遭遇过这种情况,但是她讲得这个建议感觉并不合适我现在的情况。
因为发现对于自己未来理想的实现就是需要明确关键点,然后从当下开始一点一点起步的,否则方向错了之后需要花大量精力去调整,特别麻烦。
我很疑惑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
当我回归到问题:自己做计划因为当下认知能力有限,会造成以当下眼光衡量的未来很多事情其实是错误的。如果我的问题是因为当下对这件事认知不够导致找不到关键因素,那解决办法就是直接找一个在这方面有经验的,询问关键因素然后去行动。
所以希望未来我碰到问题条件反射去可以变为:我现在碰到了什么问题,该怎么去解决?定义问题然后马上行动。
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
很早就发现自己碰到困难总是会逃避,直到昨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你性格就是这样:怕事,其实事情来了你就面对。
我突然被点醒了,很明确地意识到有这个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自己挖掘出来的缺点,我总是不太把它当回事,因为觉得是自己发现的,影响不会那么大。而如果是从别人口里说出来,会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严重到别人都能看见。
但现在把这个想法写下来之后发现这种想法好幼稚,一个人能看到你的缺点,并不只是因为你的缺点很明显,很有可能因为别人比你更厉害一眼就看出来了或者是旁观者清。而你自己能看到的缺点也不代表不明显或者是不严重。
深挖这种思维模式背后的潜意识其实是我觉得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
其实没有必要,因为我是一个参考体系,他人也仅仅是一个参考体系,一个人给的建议到底有多少作用,其实是看他这个人本身的水平怎么样。
人和人的认知水平差很多,有些人即使年纪比我更大也不一定建议比我更好。
另外,是否对自己影响严重的标准应当是这个缺点是否很大程度上阻碍自己处理重要事情。
就像我最近一直给自己灌输的观点: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家公司的问题都多得不得了,但是也只能在阶段内解决一个关键问题。经营自己其实就像经营一家公司,作为一个人我也会有各方面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对自己影响很大,只要去解决当下对我影响重大的方面就好了。
其他问题能放就放着,就算一辈子不改可能都不会有什么影响。对自己要求太完美并不是一件好事,会让自己很累。
所以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首先判断这个不足是不是对你影响至关重要的,其次对方给的建议水平怎么样,是否应当吸收。
愿你我都敢于面对困难和自己,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