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意: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优秀呢?”孔子回答说:“颛孙师有些超过,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那么是子张优秀一些吗?”孔子说:“超过和不足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字面意思就是做事做过了头也就同做是不够一样都是很不妥当的行为,也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说,做事要恰如其分最好,适得其中为最佳。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想要做得恰到好处,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无疑是个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做的事情是没有经验没有前因可借鉴可假托的时候。因此衡量这个度就成了过与不及的一个分界线。
而孔子的弟子子贡也是个好奇心比较大的,还总想给他人排出个名次来。自己琢磨不透就去请教师傅:子张和子夏哪个是够优秀一些呢?
结果夫子答非所问,说子张学问很好,志向也高远,但有点钻牛角尖,喜欢钻研一些偏门的问题。而子夏呢,谨小慎微,往往考虑问题不那么全面。
子贡不达目的不罢休,夫子什么意思?是子张更优秀些吗?
夫子这才给出自己的解答,说中庸才是最好的品德,过犹不及,过度与不足都是一样的都会造成一定的过失,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他们都需要纠正自己的偏差才行。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同子贡一样,认为做过度了比没做到要好一些,这种想法无异是错误的。如同许多家长一心为孩子好,什么都恨不得替孩子做了,让孩子只集中精神于学习之中。殊不知,这种过度的安排与控制,使孩子与社会脱节严重,很多成长为什么也不会的巨婴;有的则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如意就有反社会或自残行为,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因此儒家思想的核心是追求礼与仁,讲究中庸之道,也就是没有过头的地方,也没有不足的地方,如此恰到好处才最为适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