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前的考虑
1. 为什么选择Flutter?
-
跨平台的方案一直都在,H5,RN,Week,小程序,Flutter等等这些都是跨平台可选择的技术。就像商品的价格由竞争对手决定。在这些可选的技术里面,不得不说,Flutter是目前最好的一个,没有之一。
-
可以说Flutter在目前的跨平台技术方案中比其他选择高出一个层次。所以,现在的决策就是:要么原生开发APP(加点H5);要么跨平台,用Flutter开发APP。
-
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决策就方便多了。比如电商类的APP,用Flutter是可以的。而游戏类的,元宇宙类的(其实就是VR),更偏向用原生。
Flutter把iOS的体验拉低到了Android一个级别,并且在开发体验上按照Android,H5,iOS的顺序排列。按照这个特性,进行跨平台(Flutter)还是原生(特别是iOS)的选择就简单多了。
2. 是否要用GetX?
-
Flutter的Stateful Widget有点繁琐
-
Flutter的路由管理确实麻烦
-
Flutter把UI和数据逻辑混杂在一起,确实不大好(一大坨的感觉)
-
就像iOS中的AFNetworking,GetX在Flutter的中热度上升很快
-
GetX的侵入性很强,融合度很高。所以重要性比一般的第三方差价要高一个层次。用不用,在开始之前就要想好。
-
本人的选择:用GetX,就像在iOS开发中会用AFNetworking一样。
-
在2018年左右接触Flutter,对于其原理和前景是看好的,但是蛋疼的开发体验,鸡肋一样的路由跳转等等各种不爽的感觉,还是偏向原生iOS开发。
-
现在跟随团队体验了一把Flutter开发电商APP。感觉有了GetX,当然还有Dio,flutter_screenutil,cached_network_image等一大堆优秀第三方框架。目前的感觉是:不再排斥跨平台技术,用Flutter开发的体验还是可接受的。(当然最舒服的开发体验还是iOS原生,没有之一)
3. 是否要用GetX CLI?
-
GetX额外提供了一套命令模式的CLI,从创建APP到打包,都有对应的脚手架命令可用
-
如果深度使用GetX,全盘接受GetX的框架规范,那么使用这套CLI是非常好的。你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做选择,按照它推荐的模板进行开发就可以了。只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应该还不错。
-
还是那句话,是否深度使用GetX,由其他竞争的第三方插件决定。比如网络部分,显然Dio做得更好。
-
就像iOS架构中的VIPER,角色分得太多,对于复杂页面还说得过去,但是对于数量更多的简单页面,就感觉不好了。命名一句话的事,为什么还要创建好几个文件,分好几个角色?
-
本人的选择: 不用GetX CLI
4. GetX如何取舍?
GetX就像一个大工具箱,包罗万象,如果不想全盘接受,那么就要懂得取舍。
- 状态管理:
选用: GetBuilder + update() 模式
弃用: .obs + Obx 模式
响应式路由管理,甚至是响应式编程,函数式编程,看起来很美,但是用起来并不是很习惯。
- 路由
选用: 命名路由
弃用: 简单路由
简单的Get.to()其实挺好的,只是Get.toNamed()相比之下并没有增加复杂度
在iOS开发中,曾经的蘑菇街route就想实现命名路由,现在有现成的,当然要用起来
- 依赖管理
选用: 直接使用Get.put() 和Get.find()
弃用: Binding类
一句话的事,非要多出一个类,没必要;GetxController本来就是分离出来的逻辑部分,占内存并不多,懒加载大多数情况收益不高;
- GetxController 事件监听:Workers
这个在GetxController的onInit()周期方法中添加观察者,被观察的变量需要添加.obs后缀。
这个在iOS开发中对应的功能是KVO,对比起来实现还是很优雅的,需要的时候可以采用。
这个功能只有响应式编程范式一种,没得选,用起来方便就好。
-
View的基类
选用: StatelessWidget
弃用: GetView、GetWidget,StatefulWidget -
国际化
目前的跨境电商APP,英语为默认,中文备选,其他语言也是有可能需要的。
只是加一个.tr后缀,使用起来已经很方便了。当然选用。切换语言集成Translations类就行了,方案很优雅。 -
主题Theme
白天模式和夜晚模式的切换,现在的需求也比较强烈。当然选用。 -
三大对话框
Get.snackbar();
Get.dialog();
Get.bottomSheet();
这三种都抛弃了烦人context,并且样式一般都需要自定义,所以推荐使用。 -
工具类GetUtils
这个还是很有用的;
比如,检查邮件,电话号码,等等还是非常赞的。
只是最好不要直接使用,而是包一层,分散到自己项目的工具类中去。 -
GetConnect
这个就是所谓的xxxProvider角色的基类,这是网络访问部分。Dio做得更好,不选用。 -
GetMiddleware()
看名字是中间件,具体的作用不清楚,不选用。 -
有用的API
Get.arguments
Get.previousRoute
GetPlatform.isAndroid
GetPlatform.isIOS
Get.height
Get.width
Get.context
Get.contextOverlay
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分散到各个工具类中,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使用。 -
GetxService
感觉跟Android中的Service组件有点像,需求的场景不多。用到的时候再研究,暂时先不考虑。 -
参考文章:
新建APP
-
方案1:flutter的命令,一行命令就搞定了。
-
方案2:Android Studio的New Flutter Project... 对话框
-
方案3:VSCode的新建命令
本人选择: 方案2,有图形化的IDE可以选择,优先考虑。
只要决定好项目名称和包名以及文件位置,其他的都根据向导选择默认的就可以了。
原生的语言选择了Swift和kotlin,这是目前的主流,原生代码也很少会涉及。
- 脚手架自动生成的文件,和直接用Flutter命令差不多
- 项目视图,目前只有一个main.dart文件,是默认的计数器程序
- 接下来,用真机或者模拟器跑一下,看到默认的模拟器程序可用就可以了。iOS的,可能需要打开Runner.workspace之类的,解决一下证书之类的问题,就当做是普通的iOS项目处理就可以了。
接入GetX
-
GetX也是一个普通的第三方插件,所以上pub.dev按照说明接入就可以了。
-
由于GetX地位特殊,所以第一个引入。
-
GetX的侵入性比较强,需要修改main.dart。将默认的MaterialApp修改为GetMaterialApp
-
默认生成的main.dart中main()方法以及MyApp都足够简单,可以不修改。
-
MyHomePage就是默认的技术器StatefulWidget,这个放在main中是不合适的,可以新建一个文件my_home_page.dart,将MyHomePage相关内容移出来,让main.dart保持简单。
-
修改后的样子:只要默认的计数器程序仍然能跑起来,说明GetX已经成功引入,并且能够使用了。
-
装IDE插件。GetX热度很高,IDE的相关辅助插件很多。根据使用习惯,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这样能带来方便。
-
本人选择: 结合前面的GetX的功能取舍,网名“小呆呆666”写的一款插件比较适合,目前在用。AndroidStudio是可以的,但是VSCode没有。不过这个插件主要是用来生成文件夹和文件,其他的VSCode中其他的插件也是可以用的。
-
参考文章
GetX代码生成IDEA插件,超详细功能讲解(透过现象看本质)
文件夹规划
-
脚手架工程lib文件夹下只有main.dart一个文件,文件夹如何规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满意就好,没有必要强求。参考文章中就有例子工程,都有可取之处。
-
lib下的文件夹命名规范遵循Linux的小写加下划线的模式,这个最好遵守一下。
-
routes : 路由,命名路由需要,并且把所有页面都集中一个地方定义,也是好的。
-
modules:模块,里面是一些页面,需要用到插件来生成模板
-
utils: 工具类,这里封装一些工具,想缓存,图片之类的
-
components:组件,一些公用的组件。
-
services:网络接口Api。几乎每个页面都离不开网络,特别重要,单独列出来。
-
themes:主题,白天和暗夜模式的切换,换肤等等
-
langs:多语言
-
configs:一些常数定义,信息配置等等
-
models:模型定义。这个可以跟页面,也可以单独列在这里。网络和页面都要用到。
以上这些是主动规划的文件夹。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会这么理想。有些插件会自动生成一些文件夹或者文件,直接就在lib目录之下。
还有一些无法归类的文件,那么就有可能在增加几个顶级文件夹。这些都可以到时候再调整。
- 参考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