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小说与故事的区别(二)

小说与故事的区别(二)

作者: 滑稽的菠萝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17:26 被阅读0次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叫《小说与故事的区别》,便有朋友在下留言说:小说本就是故事的分支,并无明显的区别。

    我想表达的是,小说是否故事的分支这种说法,并无不可,或者像我一样,硬说两者有所区别,也无不妥。

    无论是“小说”还是“故事”,它仅仅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类别罢了,过于纠结于名称,则会忽略其本质。于是,在我看到这位朋友的问题之后,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本质是什么呢?

    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在《七十二堂写作课》第五章“文章的分类”里解释道:


    文章究竟有多少种类,中外古今说法不一。最基本的分类法把文章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自己不说话的文章;一种是作者自己说话的文章。前者普通叫作记叙文;后者普通叫作论说文。

    记叙文的目的在把事物的形状或变化写出来传给大家看,叫大家看了文章,犹如亲身经验到的一样。作者用不着表示意见,只须站在旁观的地位,把那事物的形状或变化的所有情形报告明白就好了。

    论说文是作者对于事物的评论或对于事理的说明,目的在叫大家信服、理解。作者在报告事物的情形以外,还要附带说述自己的意见。

    如果再分得细些,从这两种里把“记”和“叙”、“说”和“论”分开,就成四种:

    一、记叙文——记事物的形状、光景。

    二、叙述文——叙事物的变化经过。

    三、说明文——说明事物和事理。

    四、议论文——评论事物,发表主张。

    这种分类都不过是大概的说法,指明文章有这几种性质而已。实际上一篇普通的文章往往含有两种以上的性质,或者在记述之外兼有叙述、说明的分子,或者在叙述之外兼有记述、议论的分子,全篇纯是一种性质的文章不能说没有,可是很少见。例如我们听了演说,提起笔来写道:“演说台上摆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摊着雪白的布,左边陈设个花瓶,满插着草花,右边是水壶和杯子。讲演者×××先生年纪在五十左右,中等身材,眉毛浓浓的,看去似乎是一个饱经世故的人。”这是写事物的形状和光景的,属于记述文。接着说:“他先在黑板上写了‘中国青年的责任’几个字,就开口演说,从世界大势讲到中国目前的危机,又讲到别国困难时的青年界以及中国青年界的现状,末了归结到青年与国家的关系。……”这是叙事物的变动的,属于叙述文。再接下去,如果说:“这场演说很警策,论到我国青年界的现状这一段尤其痛切,我听了非常感动。……”这是议论文。如果再说一点所以感动的理由,那就是说明文了。


    如此说来,无论是小说还是故事,它又是归于记叙文的范畴了。

    只是如果我们褪其表而追其里,就会发现,无论如何分类,我们所取的只是“小说”或者“故事”这两个名字而已,取其名,只是为了把自己的理念表述得更为清晰而已,并非是要与谁争个长短胖瘦。

    正如叶先生与夏先生所说“文章究竟有多少种类,中外古今说法不一”一样,他们也并未去争辩孰是孰非。

    在我看来,故事与小说的确是有所区别的。

    小说里包含了无数个小故事,我发现这件事,是因为读到了许荣哲先生的《故事课》(有的出版社定名为《小说课》),他提到的“靶心人公式”(.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我重读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小说,发现不仅有的小说的主线是按照这个公式写作,许多长篇小说里,分章节的时候,同样是按照这个公式写作。

    比如《三国演义》里,许多桥段仅是这个大故事中的一章而已,但这一章却也严格套用了这个公式。

    例如,著名的“空城计”。目标:司马懿率军来袭,诸葛亮要以空城计忽悠司马懿,让他退兵。

    阻碍:兵营里只剩老弱残兵几百人,除丞相外,没有任何可以支撑场面之人。

    努力: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智慧超群,光凭空城计难以糊弄,于是派了快马去招赵将军回援。

    然后诸葛亮吩咐所有人严格按照计中指示,不能露出慌乱却喏的神态,并在每个城门安排二十幼童洒水扫地,作出迎接司马懿大军的姿态,而自己却羽扇巾纶坐于城头,悠然抚琴。

    结果:司马懿生性多疑,率军到来,看到是如此一番情形,果然止住了兵马,由于害怕中计,没多久就离开了城门口。

    可是兵不厌诈,司马懿智慧超群,熟读兵书,又怎会不知?离开城门没有多久,便又命人潜行回去探查。

    意外:诸葛亮立于城头,当然看得到司马懿的人马离去,可诸葛亮与司马懿打了一辈子,深知对方性格——司马懿看似走了,其实定会派人探查——若是没有能够撑场面之人,那么司马懿说不得就会杀个回马枪。

    可赵老将军仍需一盏茶的时间才能到。

    结局:司马懿派去查探的人发现诸葛亮唱的果然是空城计,便急忙回禀司马懿,司马懿便立即带兵杀了回来。

    可就在这个时候,赵老将军却已经到了城下。原来赵云知道丞相唱空城计,便带兵回援,可大军行进速度太慢,他便带上几个侍卫脱离大队,先行一步,这才能及时赶到。

    待司马懿带军杀回来的时候,看到赵云,心知中计,立即下令撤退,这才使得诸葛亮的空城计成功了。(或与原著有些许出入)

    这仅是一出戏,但当我看到《三国》中,每一出都能够与公式严丝合缝,我不禁觉出这个公式的神奇。

    《三国》是一部长篇经典,里面的每一出戏都是一个故事,而这众多的故事却组成了这样精彩的长篇巨著。

    为何身处现代的我们不能借鉴一番呢?

    写了这么多,让我们回到最初。

    在这篇解释文中,若我不将“小说”与“故事”这两个类别分开,那么我又能如何解释得清楚我心中所想?

    或许我能说,每一部长篇小说中都由无数个短篇小说组成?

    或无不可,只是太过赘述。

    另外,我说故事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而小说是为了说清楚一件事,这里也须分辨清楚。

    故事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叠加的故事组成的小说,却是能够反应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因为道理的发现和时代的进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小说的主题无外乎是人性、爱和战争,但这是大的主题,而在这大的主题底下,是能够分支出许许多多的故事的,众多的故事组合而成,才能够把这一个大的主题清晰的呈现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与故事的区别(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oh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