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你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
「就像面对行刑队时,想起了父亲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这是《百年孤独》里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回忆。
「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戏。」那是《社戏》里鲁迅独特的记忆。
而更容易被铭记的是那些波澜壮阔,力挽狂澜,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例如昨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再或者是《战狼2》的创作背景2011年北非大撤侨......
但其实无论伟大或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它注定了我们是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诗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笔下,描绘的是梅花清雅香逸的形态,更寓意逆境时如梅花般冰雪盛放,顽强不屈。
诗中还暗含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她是《致青春》中的「阮莞」,沉静美好,拥有飞扬明媚的青春。
她是《好先生》中的「江莱」,一改画风,钻石级白富美,敢爱敢恨。
她是《花儿与少年》中的「财务总监」,旅行最佳拍档,团队的随行翻译。
还有2009年的「那一天」,她就是最真实的自己——江疏影。
「我想走属于我自己江疏影的路,这条路没有什么错误和正确,因为那是我的选择。」
2004年,江疏影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都说出名要趁早,可她似乎并没有把这些看得太重。
大一时出演《飞花如蝶》走进大众视野,本该趁热打铁,接下来的几年却一反常态,鲜少露面。
2008年大学毕业后,正值内地新鲜面孔有所欠缺,她却放弃了演员事业,于次年的那一天独自走上了异国求学之路。
如果你觉得那只是增加光环的一种手段就错了,她所考入的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在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世界第51-100位。
她向往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静静地坐在诺维奇的湖畔或是英国的大草坪上享受着阅读的喜悦和明媚的阳光。自己心中的美好所在,但终究还是事与愿违了。
英国的日子与她原本所想大相径庭,没有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整日阴雨蒙蒙的天气差点浇灭了心中希望的阳光。
除了环境,还有那份寂寥苦闷。「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所熟悉的一切都没有了,家人、朋友、还有熟悉的街边小店,都一并消失在了生活中。走出房间后,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去哪。」
而于她而言,最难的还是学业。她所选择的传媒经济学,主修数学与经济,出身表演的她基本都是从零开始的。
还有语言障碍,她说:「当时有一本1000多页的专业书,简直就是天书,拿到手我是懵的。不想放弃,只能通过一个个查字典的方式在每个单词上面备注中文,密密麻麻估计只有自己能看懂了,那本书我保留至今。」
而两年多繁重的学业,再坚强的人也有崩不住的时候,她曾靠撕书来缓解情绪,一边哭一边撕,冷静了再逐一粘好,接着学习。生活总要继续,困难不是放弃前行的借口,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拿着硕士文凭回去。
越是逆境,越要证明自己。最终她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学业,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发展。
然而娱乐圈对于高学历是不买账的。一位资深的表演老师曾对她说:「疏影,你知道吗?你出国那几年,正好是中国演员特别欠缺的时候,你现在回来晚了,你拍戏这么大年纪晚了。」
但她从未后悔,「我觉得那段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造就了我的价值,造就了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直至2013年在大银幕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出演校园女神阮莞,一举拿下第五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和第八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奖。
众口难调,尽管甚为努力,27岁的新人女演员也是前路未卜。大量的质疑声,被吐槽长相老气、演戏差、没灵魂。其实褪去明星的光环,这也只是一份职业,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当工作遭遇滑铁卢,她的方式是:成长就是逼自己主动去接受的过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不同的声音,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质疑。
这样做好心理准备的江疏影反而越来越自信了。一次次创造出自己的「那一天」,跳出生活的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
而放下工作,对待生活,她也有自己的坚持。
长得好看是优势,活的漂亮才是本事。
前段时间,江疏影被邀请参加央视的《朗读者》绝非偶然。她一直觉得读书可以带给她思考,能让她对于生活,对于生命有新的认识与体验。
她坚持看书,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学会为自己的世界添砖加瓦。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旅行,在每一个「那一天」做出抉择。也许我们都曾如她一样,被质疑,被嘲笑,但别人的否定并不可以成为你退缩的借口。
期待,时光荏苒,「那一天」已为最好的自己证明。
留言互动
写下那一天,
分享你独特的记忆。
在留言区回复,大叔带你认识新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