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完成绩,有个朋友忽然问我:“我挂了科,咱们还是朋友吗?”
听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想笑,然后就忍不住笑道:“你是不是傻,又不是小孩子了,你挂科跟我们是朋友冲突吗?”那边没有作声,我开始笑不出来了,我知道他这个问题是认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么“傻”的问题了,准确地讲,是这么幼稚的问题,以至于让我感觉在和一个初中生对话。可当我再仔细看这个问题,却发现朋友内心深深的自卑,也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小学初中甚至到了高中,每到公布成绩总会心惊胆战,拿着惨不忍睹的分数不仅心情低落,甚至感觉周围人关心的目光都带着讽刺的意味。
所以从小到大,很多时候我对成绩都是遮遮掩掩,毕竟也没几次能拿得出手的。上了大学,终于不用担心分数高低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了,可是底线再低,总还是有的。挂不挂成了大家不敢轻易触碰的心弦,对有些人来说,那仿佛就是污点一般的存在。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个朋友除了成绩差点,其他的好像也找不到什么不好的。
他在我眼中甚至是榜样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那种坚持,或者说痴迷。细细想来,十多年来最大的目标恐怕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了,经过一番努力上了大学,却突然找不到前面的路了,紧绷的神经突然松懈的后果除了前所未有的舒服,还有随之而来无尽的空虚与迷茫。我承认高考后那个暑假是我人生中最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可现在看来也成了最最不应该停下脚步的一段时光。
现在大学里的日子,除了每天上课,就是在寝室窝着玩手机。以前我抱怨高中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现在变成了宿舍\教室两点一线,却还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了。每每意识到不该这样颓废时,脑子里总会跳出来另外一个声音——别怕大家都是这样的。这让我想起那个表情包,“再这样下去我都要废了,可是这样真的好舒服啊……”(自行脑补)。看到一些励志的文章,也会间歇性踌躇满志一下,可用不了多久就又失去目标方向了。跟着朋友去参加爱思青年的活动,那时才发现自己的眼界有多狭窄,那时候我才觉得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是个青年了。爱思青年的口号是,让青年成为世界的行动者,可我这个青年已经一动不动很久了……
我挂了科,咱们还是朋友吗?我想说,朋友啊,只要你别挂了,一切都好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