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我们两个人相距一米左右,相向而站,正中画一条线代表分界线。如果我进入你的地盘,那么你赢了。如果你进入我的地盘,那么就算我赢。注意,游戏中间不能有肢体接触,最好想办法能让两个人都赢。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游戏中的一方,会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在金洲小学的正面管教 SEL社会情感技能课,就用到了这个游戏作为开场。
在一二三年级我们观察到了迥然不同的现象。
一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说出规则后,绝大部分同学很快各自向前一步跨到对方地界。问他们谁赢了,他们开心的说:“我们都到对面去,不就都赢了吗?”
二年级的教室里,一半左右的孩子犹豫了一阵也跨过去。当老师问他们感受时,孩子说“我不想过去,可是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希望他赢”。还有一些孩子在一方跨过去很久以后坚持站在原地不动,他的回答是“我不想自己输,所以我不想过去”。
学习共赢——金洲小学SEL课程实践之10三年级的教室里,第一轮游戏中,绝大部分孩子僵持在原地没动。当我问到“哪一组做到两个人都赢了”时,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自己赢了。问他们何以认为自己赢了时,孩子们回答:因为都没有到对方地界,所以就都赢了。
我提醒同学们,我们的规则是什么?是对方到我的地界,我就赢了。我去到对方那边,对方就赢了。可是现在你们都没有到对方的地界,所以你们都没有赢啊。孩子们回答说,因为他们没跨到对方地界,所以对方没赢,所以自己就没输,自己没输就是自己赢了。
搞了半天原来是这样的逻辑啊。我再次重申,我们的规则里说的是什么样算是赢,可是我们有没有说怎么样才是输呢?想一想,并没有说啊。
孩子们摩拳擦掌要求再练一轮。这一轮,只见教室里许多孩子们开始划起拳玩石头剪刀布,用愿赌服输的方式决出胜负。还有的手拉着手,在两边地界轮流转圈。这一轮结束,我又问“哪一组做到了两边都赢了?”手拉手转圈的同学举手说“我们赢了。我们担心自己过去后,对方不过来,所以约好手拉着手两边轮转”。
学习共赢——金洲小学SEL课程实践之10下午另一个三年级的教室里,上演了和第一个三年级教室差不多的情形。很多同学僵持在那里,谁也不愿意先跨入对方的地界。少数有几个同学先跨了一步,另一方却怎么也不肯动,觉得自己过去就代表自己输了。
张宏武老师(中国正面管教第一人)也在下午的课堂上旁听。一位男孩子没有搭档,张宏武老师就主动过去和他一起做这个活动。男孩子起初也是僵持在那里不肯动,张宏武老师微笑着看着他,对他伸出手说“你好,我叫张宏武,很高兴认识你”。那个男孩子迟疑了片刻,也伸出一只手握上说“你好,我叫 ***,很高兴认识你”。然后张宏武老师看着他说“ ***,我希望你能赢,所以我先跨出一步”,说着,张宏武老师先跨进那个男孩的地界。稍稍迟疑片刻后,那个男孩子看着张宏武老师说“张宏武,我也希望你能赢”,然后也向对面跨出一步。然后,两个人相视而笑。两个人,都赢了,在这样一种充满连接、信任和情怀的氛围中。
学习共赢——金洲小学SEL课程实践之10这节关于共赢的课,在一二三不同的年级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画面,让每一位带课老师都十分感慨,又觉得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这个游戏其实很简单,只要有“共赢”的心态,很快就能想到达成共赢的办法。可是,为什么对于越往高年级去的孩子就越难呢?那个突破不了自己的地方,在于一个随着年纪增长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的观念:“我过去就是他赢了,他赢了就是我输了。”
那么,这个观念是如何习得的呢?不难看到,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早教机构的推波助澜,学校里各种排名给到老师的压力 …… 这些竞争稀缺资源的压力和焦虑从家长身上、从老师身上,最终都渐渐的传递给了孩子。孩子们从单纯质朴的“朋友赢了,我就高兴”转变成“我不想输,可是我也想让朋友赢”,到后来就转变成“我就是不能让他赢,他赢了就意味着我输了”。
可是,人际交往的模式难道真的只有这样一种“赢 /输模式”或者更糟糕的“输 /输”的两败俱伤模式吗?是否你赢了就一定意味着我输了?
我们说,除了竞技比赛这样刻意强调输赢的场合,人生中其实还有更多的地方并非是有你没我的“赢 /输”关系,或者是“我赢的都是你输掉的”零和游戏。除了“赢 /输”模式和“输/输”模式,其实还有一种“赢 /赢”的共赢模式。
1+1在共赢的模式下本可以大于 N,在共同互利合作中创造无限可能。但是也可能在内耗拖扯中 <1,是的1+1<1 ,这种结果很常见,其实就是一种开始想“赢 /输”而最后遗憾的变成“输 /输”模式。
我们不妨想一想,沉浸在“输 /赢”模式里的孩子,会拥有哪些品质和能力,又会失去哪些品质和能力呢?
一旦我们把目标放长远一些,聚焦孩子未来所需要具备的品质。不难发现,一个人的品质中非常重要的“信任”、“勇气”和“胸怀”在这样过分强调非此即彼的竞争中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不足。对于一个人成长来说最需要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中的“归属感”,也会越来越迷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管事业多成功,仍然会觉得自己很孤单,走的很累的一个原因。
因为过分强调输赢,我们对每一次考试成绩都无比在意,在意到我们和我们的老师家长都快忘掉了学习的初心——在学习中成长,享受学习和努力带来的快乐;因为强调输赢,我们从小听到的都是“你再不努力, ***都要比你强了”,“你连***都比不过,你怎么考上好学校?”这样的话。似乎只要你能不断“碾压”这些 ***,你的人生就能一路绿灯,勇往直前。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你会发现,要实现富足的人生,试图把所有竞争对手合作伙伴都靠自己的实力碾压一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正解。即使做到了,也一定会很孤单。你的实力不光是指赢了别人的能力,更在于一种赢得合作赢得尊重的能力。有了后者,你的“竞争对手”可能就成为你的队友,一起携手同行,你才能真正的放大自己的能力和格局,实现更大的梦想,构筑更富足的情感连接。
共赢模式需要你有勇气,有信任,有力量,有远见和情怀,同时也需要双方先建立情感的连接,就像张宏武老师和那位男同学示范的那样。共赢模式下,双方因连接而信任,因信任而合作互利,因合作互利而成长。
具有共赢思维的人往往有着着眼于未来的远见,看到只靠当下建立在赢了合作者的基础上的 “独赢”模式是无法进一步放大个人的能量和格局,无法走的更远。他们能够率先为合作者的利益着想,打造起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把互利合作,把 1+1的能量放到最大。
如何能让习惯于“赢/输”模式的孩子能够转换思维模式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许只有当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真正意识到,让孩子拥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成就对方、互利合作的态度情怀,会对一个孩子的品质和能力产生多大的影响,从尽量少说不说那些拿孩子对比比较的话语开始,从不仅仅聚焦考试成绩做起,自己在一言一行中示范什么是“共赢”,让孩子能够学会欣赏同伴,享受友情,享受相互帮助相互成就、一起奋斗努力的过程,让孩子成为内心有力量有情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