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吃的是什么?
其一食食,就吃饱肚子;
其二食欲,为解馋而吃;
其三食味,比如吃麻辣小龙虾,调料比食品更重要;
其四食趣,比如用工具吃螃蟹,吃完后螃蟹其形如初;
其五食调,愿意为吃饭的优雅环境付钱;
其六食事,为了求人办事而请客吃饭;
其七食情,为社交而吃;
其八食喜,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之吃;
其九食势,在五星级酒店,或与重要人物吃饭,就是吃不饱也满脸放光。
古今读书之差异
古人读书,
主要读四书五经,
教的主要是为人之道,
故越读个人修养越好,
但知识不见得增加;
今人读书,
主要读数理化等自然科学,
教的是如何认识和改造自然,
越读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但修养不见得增加。
中国传统认为,
一个人书念得越多,
越明事理、善处事,
但今天不然。
骂一些人“书都念驴肚子里了”,
其实是错怪他们了,
书还是念到自己肚子里了,
不过是念的内容不同罢了。
我的减肥理论
体重如池水,
进水大于出水则胖,
出水大于进水则瘦。
故减肥无非两种办法,
一是少进,即节食;
二是多出,即消耗。
对运动较少的人而言,
最好的办法是节食,
比如每天吃两顿。
古人就是每天两顿饭,
三顿不过是习惯,
且不合理:
10小时之内吃三次,
另14个小时不进食,
所以午饭不吃不仅减肥,
而且合理。
不饿不食,
饿过劲儿不饿时,
减肥目的就达到了:
开始消耗储存的脂肪。
坐前排
上一堂课,
花的时间是一样的,
但坐在前排与后排听课效果不一样,
聪明的人会坐在前排。
外出参观,
花的时间是一样的,
紧跟导游能听到很多新东西,
而在队伍最后就听不到了,
故聪明人总是不离导游左右。
时间是最公平的,
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
不因富贵而多,
不因贫贱而少,
相同时间的不同运用,
拉开了人与人的层次。
“九一律”
这世界上有10%的事情在“天”,
比如出生、战争、地震等,
剩下的90%在“已”,
是自己的思、言、行的直接或间接结果。
此即吾所谓“九一律”。
为何是1:9?
只是个人的估计。
也知道“二八定律”,
但感觉上1:9似乎更合适。
十年后的今天,
我修正一下,
25%左右在天,
75%左右在人。
越年轻,越觉得人力大,
越老,越觉得人力不足。
或许再过十年,
这个比例还会调整。
也许相关,也许不相关,
有研究表明,
双胞胎的基因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占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