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的这一年,由于受科研院所知识更新平台缺乏的限制,并未学习到多少新的专业知识,因此总是抱怨在这里读研知识更新渠道太窄,只能通过“道听途说”式地了解一些新的信息。既然是道听途说,信息或者知识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势必会大打折扣,而且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多是碎片式、烦杂式的。对于所接收到的信息或知识,由于自己能力的缺失,至今没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甚至是思想体系,也不懂得如何整理、综合、筛选这些知识信息。
因此可以说,我至今未能有成形的、牢靠的知识基础,脑海里所掌握的知识储备虽说多,但太过繁杂,甚至可以说是支离破碎毫无章法,这些知识信息在脑海里就如同一群苍蝇一样乱飞乱撞。知识或信息管理起来往往更有用处,相反掌握的知识再有用再高端再先进,如果像一团混沌一样的存储状态,也定会成了无用的信息。以前,特别是在大学里我竟然没有这种要形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意识,而现在即便是意识到了,竟然感到毫无头绪,一是因为现在脑海里所存储的知识大多充其量只能算是信息,大多是无用的;二是因为所存储的信息太过繁杂,种类太多,方方面面,而且又支离破碎,难以统一整理或是管理起来。但是建立和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甚至是思想体系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像我这种不聪明又不懂得使用方法的人,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作依托,就很难在做一件事时有出彩的可能。但究竟如何建立和形成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我想我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慢慢来吧。总之要先形成构架,逐渐填补,去除冗余,不断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