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红书,上面全是sk2,海蓝之谜,lv、古驰各种名牌包包衣服,各种奢侈品,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不用个sk2你好像就不好意思在上面发言一样。
打开抖音,年轻的创业者,明明和自己一样二三十的年纪的年纪,却已经年薪百万,每日万人之上。
打开公众号,,一些鸡汤文出来,各种文章告诉你,女孩子要对自己好一点,你值得最好的,现在年轻不花费,老了干什么……于是你开始不停的恐慌、焦虑,生怕自己落伍在别人后面。
于是啊,你年纪轻轻,告诉自己精致可贵,化妆品要用最贵的,包包要是古驰,,但奈何钱包空空,然后你开始消耗信用卡,卡养卡,你用的你的花呗,东墙贴补西墙的周转。
但是你不知道是人生百态,全国只有1%的人,可以说是豪,更多的是在为生活奔波,超市买一斤车厘子都要去几次仍然舍不得买的人。
我身边不乏有这样的朋友,家庭普普通通,拿着月入两三千的工资,却用着一千一瓶的化妆水,背着古驰,每次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拥有,开心的告诉自己,名牌可以带给自己自信,贵的都是好的,精致的包装自己,全然不顾是否适合。
我有一次和一个朋友逛街,她刚上班没多久,一月工资也就三千多,去了一个专卖店买衣服,试了好久,服务员在一边各种夸赞,什么衣服彰显气质……一类的话语,夸的是心花怒放,然后豪气的全让打包,刷卡走人。两个裙子加起来六千多,一顿操作下来,看的我是目瞪口呆,出去后,我问,你这样花钱够吗?她笑了笑,说现在花随后换嘛,还不是有下个月,就这么点钱,怕什么,然后没到下个月,她又看上了一双鞋子,一个包,直到最后发现信用卡账单金额越来越大了,才开始悔不当初。
不可否认,一身好的衣服,鞋子,直到包包真的在很大程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但这种虚荣消费究竟是好是坏呢?
如今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在带动人们消费,推广一种消费至上主义,新出了一款苹果手机,于是马上各个平台有十二期免息,帮你计算一天也就几块钱,买。超前消费的主力军大部分都是一群年轻人,一边告诉着自己好看的男人和女人都带自动烧钱的能力,一边刷着信用卡花呗买买买。
买时一时爽,还款一时慌,每个月工资刚到手还没热乎,就要去填补你那巨大的窟窿。有时还不够,你说不够还可以分期。
而你因为这些买买买,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吗?是否已经精致了吗?你感到幸福开心满足了吗?此刻的你已经不仅仅在是月光族,而成为月欠族。
玛丽·安托瓦内特上了断头台,被称为断头王后。茨威格给她写的传记中,提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无比感慨,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一条条的新闻,女大学生裸贷借款,高昂利息无力偿还跳楼自杀,往往为了一时的虚荣心使自己最后无法自控,一度的摆脱不掉借款的圈子。
美国《医学日报》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
在购物之前,人们会做出丰富的心理准备,伴随着购物过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象他们在使用这些新物品时的情景,同时也在设想着未来的新生活,这会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让人不禁高兴起来。
这样我们可以得知,消费本身不能够使我们快乐,我们快的只是那份期许,使得我们没了理性,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双手。
买买买,一大堆的东西,又有多少是必需,非买不可呢?一大半买回去后被闲置,说到底,都是该死的虚荣心在作怪。
消费本身没有任何的错,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买一件喜欢的衣服,喜欢的包包也都不为过,但是一定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通俗的话就是,买不起的东西不要买,要学会适可而止,当你的欲望跟不上你挣钱的能力的时候,学学姜思达在奇葩说说的这样一句特别接地气的话,当你买不起的时候,你就骂它呀,呸,真丑。
趁年轻,多读书,存一些钱学会一个技能,存些钱,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旅游,远的贵那就去近处,当自己的内在得到真正丰富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金钱的外在都是虚的,戒掉负债,一身轻松的去看每天的日出日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