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儿子的问题,通过我的解答。儿子都记住了。后来都在他的考试中有了印证。
那是他三年纪的时候,县城抽查他们年级考试。数学考试就出来这样的填空题。
2的二次方(平方)代表(面积)也叫(二次方)或者是(二次幂)
2的三次方(立方)代表(体积)也叫(三次方)或者(三次幂)
儿子答对了。他是县城所有三年级唯一一个数学科目满点的学生。
数学老师问他,你上奥数班学习了吗,儿子说没有,老师问他怎么能答对那个数学填空题,儿子说平时和我妈聊天,我妈告诉我的。
老师可能认为,这样的问题课堂上不需要讲解,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度。
可是我个人觉得,好的老师都应该在课堂上说一嘴。
这和认知度没有关系,而是知识点的相互衔接。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可能是多余,但是对于好学生来说,这恰恰就是知识的拓展。
可能小学生的教育大纲上没有这样的要求。
但是作为优秀教师,这是课堂上必须点到的基础知识。
从这个问题中,就能看出来,如果儿子没有问过我,如果他没记住,也没有答对。
是不是全县的孩子都折在这个数学题上了?这个题难度大吗?
这个得看对于谁来说,我想这样的填空题绝对不会超范围。
那为什么都折在这个问题上了呢?一个老师不说,全县那么多的年级数学老师难道就没有一人提这个知识点吗?
主要原因不在大纲上有没有,在课外补习上,老师都把一些知识拿到课外去讲。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看似无关轻重的知识点就这样无声的错过了。
这个知识点,确实是我们俩以前说过这个事儿,他问了,我答了,他认真的记住了。这也是他能拿满点的一个原因。
说实话,孩子的一些认知,包括小学生的一些知识,不止是课本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记得有一次,把儿子接回家,儿子问我,鞋码问题。
一双鞋是26厘米,那这双鞋是多少码?
我当时着急去做饭,跟儿子说,“儿子,一会儿妈妈做完饭给你讲讲这个鞋码换算问题。”
其实鞋码换算问题,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把公式告诉孩子一声就完了。
我当时就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详细讲解一下,做完饭,吃完饭好好讲解一下。
结果吃完饭,儿子没说,我也忘了。
后来儿子在小升初结业考试的时候,就折在这个题上了,这个填空题一分,儿子数学没满分,语文和英语全满。
当时我去接儿子放学,儿子从学校出来,抽抽个小脸,耷拉着脑袋。
看到我哇一声哭出声,抱着我的腰,头埋在我的怀里哭了好半天。
我没有说话,拍着儿子的后背给孩子顺气。
“好了,儿子,一次考试不要在意。”我安慰孩子。
我也没问发生了什么,怎么回事儿?我知道,他一定会和我说,但不是现在。
既然他不说,我也不着急知道。这一路我们没说话,回家吃完午饭,儿子告诉我,考试出了一个鞋码问题,他没有做上,一分没了。
这回数学不能满点了,回回满分,关键时刻掉链子。
他说,“妈妈,你记得去年冬天我问你的鞋码问题吗?结果你没跟我说。这回就考这个题了,我不会换算,没做上。”
我记忆回归,心里真是懊悔,不就是一个公式的事儿吗?干嘛要规规矩矩的循规蹈矩呢?
顺口就说的事儿,结果孩子就丢了一分。
有时候,孩子的学习不能全指望老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上的事儿家长是必须教会,教导,教明白。
自此之后,我无论多忙,孩子有问题,都不放过,立马解决。
不会的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弄明白为止。
未完待续
我的花 我的花 柠檬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