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铁凝《一千张糖纸》:太气人了!可惜那时没有“3.15”晚会

铁凝《一千张糖纸》:太气人了!可惜那时没有“3.15”晚会

作者: 陈想读名著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07:35 被阅读0次

    近日读了作家铁凝早期的短篇小说《一千张糖纸》,颇有感触,这里就与朋友们聊一聊。

    铁凝是我国著名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其中《哦,香雪》是她的成名作。她的小说的特点,用汪曾祺的话来说是:“铁凝的小说是快乐的小说,温暖的小说,为这个世界祝福的小说。”

    当然,汪老先生所说的是铁凝创作的“基调”,在此基础上,还是有着一些“变调”,在不失快乐、温暖和祝福的同时,也带着对“人”的反思。

    《一千张糖纸》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说起来很简单,整个小说也不到三千字,几分钟就读完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悠长的。

    它说的是刚读完小学一年级的“我”,暑假里去北京外婆家做客,认识了隔壁院子里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两个小女孩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的年龄(书中说“七岁八岁讨人嫌”),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在院子里跳皮筋,在枣树下的方桌上玩“抓子儿”,还比赛唱歌,“你的声音高,我的声音就一定要高过你”……

    这就引起了一位在外婆家养病的“表姑”的不满。她对她俩“不知累”感到头痛;但也不能禁止她们玩不是?所以她想出一个大人常用的办法:哄。她让两个小女孩去“攒糖纸”,等攒满了一千张,就到她那儿去换“一只电动狗”。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对收集糖纸恐怕是不会觉得有什么意思了,对电动狗估计也没有什么兴趣,但对于像我这样童年正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印象就会很深刻,特别是那电动狗,诱惑力是很大的。正如书中说的,“在中国玩具单调、匮乏的年代,表姑的允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

    也许她俩还有过一瞬间的怀疑,但表姑显示了很大的诚意,提出要求说糖纸“一定要透明玻璃糖纸,每一张都必须平平展展,不能有褶皱”。越是高要求,就越说明不是开玩笑——两位小朋友自然是这样想的。为了每人各得一只电动狗,她们还得总共收集两千张糖纸。

    这真是个大工程!但为了梦想,她们“信心百倍”。于是她们开始“寻找糖纸”,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再也不跳皮筋了,再也不梆枣吃了,再也不‘抓子儿’了,再也不扯着嗓子比赛唱歌了”,同时,“外婆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

    她们“先是把零花钱都买了糖”,然后“突击吃糖”,都“不顾糖把嗓子齁得生疼”(也是第一次,吃糖变成一件苦事吧);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后,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她们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满地糖纸令我们欣喜若狂”……

    根据表姑的要求,糖纸收集到了还不够,还要“泡在脸盆里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它们干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展如新”。

    她们为了能拥有一只电动狗,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啊!

    可是,等到她们终于各攒了一千张糖纸,去找表姑兑现承诺的时候,得到的回应却是表姑的一“愣”和一“笑”。我想,表姑这一愣,说明她其实早忘掉了有这个事;一笑,说明她两个女孩实在太好哄(其实是骗)了。接着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解释:

    “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静。”

    攒两千张糖纸的千辛万苦,却换来轻描淡写的一句“逗你们玩”,这对两个女孩意味着什么?

    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她的眼神里还有“藐视”,因为这个逗她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而“我”呢?“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原来“表姑”这句话引发的结果,除了两个小女孩白费力气,白“累”了,更要命的是,让她们“心累”了:她们发现,大人是不可信任的。

    后果是很严重的:

    我长大了,在读了许多书、识了许多字之后,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表姑”这个词。两个如此紧密地在我意识深处挨着,岁月的流逝也不曾将它们彻底分离,让我相信大人轻易之间就能够深深伤害孩子,而那深深的伤害会永远地藏进孩子的记忆。

    如果这个“表姑”有原型,她肯定不会想到,她会以这个形象留在这个外甥女的心里吧;如果这件事真实发生过,她大概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在“欺骗”孩子,真是只是逗她们玩而已——但是,她自己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已经给孩子造成了那样的感受。

    作家也忍不住从叙述中跳出来说:

    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本是最深重的伤害。

    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实在是振聋发聩。

    可惜那时候还没有“3.15”晚会,不然可真要给这表姑上上电视打打假呢!

    同样,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也许那位“表姑”就会换一种方式来换自己的“清静”,比如批评,比如责怪,比如更和谐一点,提醒她们稍微注意一点,如果不成,拿“上海太妃”“奶油咖啡”之类小女孩最爱的糖哄哄她们……

    在那位表姑而言,这样的建议已经太迟了;但这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一代一代的人在从孩童走向大人,谁都可以从今天做起:不欺骗孩子。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先辈就已经这样示范过了:

    曾子(曾参,孔子弟子之一)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去。母亲就哄他说:“你回去,妈妈回家了给你杀头猪,咱们吃肉肉。”这下孩子不哭也不跟了。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真的要杀一头猪,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你还真的要杀猪啊?”曾子却说:“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他不懂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听父母教诲的。现在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杀了猪给孩子吃了。

    从价钱上来说,一头猪可比两只电动狗贵多了吧?但曾子就因为妻子对儿子的一句“玩笑”毫不犹豫就杀了,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价钱的问题,而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做人的问题。的确,有些基本准则,是不能随意拿来“逗人玩”的。

    以上就是我读了铁凝《一千张糖纸》后的体会,不知道朋友们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铁凝《一千张糖纸》:太气人了!可惜那时没有“3.15”晚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c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