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有两个小宝贝,大的6岁,小的两岁,可爱至极,能把人活活萌死。大的有本英语识字本,就是那种小孩用的撕不烂的那种书,带图画的识字读本。
虽然嘴上不会说但我心里曾暗暗地认为自己英语还算不错,然而我意外地发现6岁小孩的英语识字读本里居然有我不认识的词,还不止一个,重点是6岁的小孩居然认识,还会读,无比自然。那一刻简直都顿时扰乱了我花了半生才建立起来的内心秩序,仿佛我几十年的英语学习才塑造出来的那一点自信瞬间崩塌,零落成泥。
这一回我是真的陷入了沉思(我陷思)。关于自信,关于乐观,关于积极心态之类…… 回首往事,好像我这前半生都是在为了要活得自信,乐观,积极,有安全感。经此打击,作为奇葩理工男的我甚至花了好几个月时间专门研究了一遍这些课题,就像一个职业的社科研究员那样,几乎献出了我所有的调研和思辨能力。
然后,随着我这种奇葩研究的深入,到今日此时,我认为应告一段落了,于是这就写下了这些文字。
当然,这些只是我本人的研究心得,所有思路和素材均是我的个人主观选择,所以结论也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如果读者不加选择就全盘接受,由此造成任何事故本人概不负责。
先说我的结论:自信,乐观,积极,安全感,所有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假象。对,全都是。我不是针对某一个,我是说,所有,全都是,渣渣!
都是ZZ让我先从自信说起。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对自信的理解跟大家一样,跟字典里说的一样,那么这种自信就是彻底的自欺欺人。
比如他们说要活得自信,大致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世界的不确定性,能够掌控事务的发展,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
那么,我觉得这种自信恰恰是一个真正的自信者应该极力避免的。
我所定义的自信,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解决世界的不确定性,无法理解黑天鹅,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但依然能平静地活着,不崩溃,不急躁,明白本来就如此。也就是说,真正的自信,其实就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自信,而且能够平静地不自信。自卑心理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健康的,理应如此的。
即使风光如天王MJ,面对采访也坦言自己有上台的紧张。
张曼玉说,她觉得自己的外貌毫无优势,所以只好刻苦磨练演技,走实力演技派的道路,吃尽了苦头。
林青霞说,她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好看,很自卑。黄霑便问她:“你家里是不是很穷,连镜子都买不起呢?”
梁朝伟在艺术人生节目中坦承,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自卑害羞的人,社交恐惧症,所以才去当演员,因为躲在角色后面才会很安全,否则就去做主持人了。因为悲观,永远只会往自己的缺点方面看,永远看不到自己好的地方在哪里。当年艺校很害怕自己会因为身高问题而毕不了业。
……
《花样年华》张曼玉,梁朝伟我以前也觉得这些明星这么说不过就是在装,就是为了故意表现自己的谦逊的美德。但是看了邓宁,巴克尔等这些专业研究人员对自信的真实研究数据,我有理由相信这些大明星很可能并没有说谎,而是真实的自我陈述。
所以,人们说的那种自信是自欺欺人。那种自信其实是由于无知,对世界的不确定性缺乏足够的敬畏,无知到对自己的无知太无知。“90%的人觉得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值,但平均值的定义是50%”,“80%的人认为自己排名在前20%”,这些可都是真实的社会统计数据(参见埃里克·巴克尔的《破除成功学的迷信》)。所以,按照“他们”的方法去追求那种自信是注定会碰壁的,于是“他们”只好频频地追求封闭范围内虚假的正反馈、点赞来继续维持那种“自信”。手段也很简单,就是只跟点赞自己的人玩。所以说,最能看清人的机会就是看ta在面对批评打击的时候。
这可不是我一时的独断论,这是有大量严谨的论文严格论证过的,确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 David Dunning 的论文,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作为“邓宁-克鲁格效应”(其基本内涵是用实证方法证明了越是无知的人越有自信,无知使人自信,进步使人谦虚)。还有学者 Chris Lee 的文集 why incompetents think they are awesome, 如此等等很多的。另外有一个关于抑郁症的调查研究,结论也是令人意外:对自己表现进行打分的调查研究反复证实,正常人几乎都过度自信,而能够准确评价自己能力水平的人大多是抑郁症患者。
. Dunning-Kruger Effect 中国式为什么正常人都会过度自信(对自己的评价高于事实上的水平)?目前比较令人信服的答案是过度自信有利于生存竞争,是进化论的结果(参见《自私的基因》)。物种繁衍、基因复制这个生命最终目的决定了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最底层的代码,你的过度自信是源自基因的原始命令,跟食欲、性欲一样,是基因控制的本能,而不是你对自己对世界真实考察后的理性看法。作为一个群体,过度自信的人群在与敌对群体发生冲突时会有竞争优势,人人争当炮灰的群体会有更大概率击败理性的群体,从而被进化保留下来。在看中国足球国家队对阵叙利亚的时候,我甚至也会悲愤地觉得,如果换我上场也会比他们踢得好!但是悲愤可以,想归想,毕竟无法证实。如果谁傻到真的以为自己能比国家队踢得好,真的上场去较量,那就悲剧了。实际上,生活中把本能的过度自信当成真实的人,很多,很多。甚至可能都并不是自己有意为之,而是自己都被自己的迷之自信骗了。这方面最典型的事例是十多年前日本的武术大师柳龙拳(合气道宗师),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其传奇经历。
可能有人会说,你只所以这么想是因为你所采信的论证材料都是你选择过的,是幸存者偏差。如果你事先抱有相反的看法,也能够找到很多论证材料。
对,确实如此。如果就是想要证明自信就是可以实现的,自信就是有能力解决不确定,有能力掌控人生,确实也可以找到符合这一观点的论证材料。但是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无论人的能力多强,面对无穷的未知,无穷的不确定性,永远是十分有限的。而这正是我当初在6岁小孩英语读本看到不认识的字感到崩溃的原因。无论人类的已知有多大,在无穷的未知面前永远都是有限的,以有限大比无穷大,数学上的答案是零。
同理,乐观,安全感,也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要修炼真正的乐观,是清楚理解世界的悲观特性(墨菲定律,我有另文论述)而仍能够平静地面对;真正的安全感,是清楚地认识到世间永不存在那种想象中的安全感而依然安之若素。经历绝望之后还保有的希望,才是真的希望。人这一辈子90%以上的痛苦,都来自于不接受:不接受世界的真相,不接受自己的脆弱,不接受无常。人这一生真正重要的那些东西,没有一样是你自己能够掌控的。你能做到的极限无非就是 “尽人事,听天命”。
这些是我五个多月的研究心得,也许对你毫无意义,纯属Bullshit,但我却毫不介意,因为根据我的研究所得,我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所有的不自信,所有悲观,所有消极负面心态,焦虑心理,孤独,无常…… 而且明白理应如此,本来如此。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重要的成长。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无论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无能为力,有些事还是会去尽力争取的时候。那么真正的自信,应该是第三次成长之后的状态。
所以,追求幸福的靠谱方法,就是在绝望之谷,开出希望之花。前提是要先认识先接受这个真实的并不那么美好的世界。世界没有义务配合你演戏,世界也不需要你的理解,但世界本身并无恶意。而如若万一竟能有某一个或几个人可以理解你的绝望,明白你的梦想,那便是你在这世间最温暖的羁绊。
至于自信?安全感?不存在的!
不存在的! 《徒手攀岩》“无论我做得多么好,都还不够好。那种否定自我的无穷深渊,正是我徒手攀岩的动力之源”…… 电影《徒手攀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