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喜欢写作的人不在少数,也许你就是这其中的一个。那么在当今我们的文字都需要表达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通过在头条等文创平台的观察,真正大的流量主,除去那个高达9000万粉丝“世界超级网红”特朗普、名人和明星之外,其实真正能引发读者关注兴趣的文章,往往不是那些品位上高大尚作者,和思想定位上属于阳春白雪的文章。而是那些充满世相众生的烟火文字,和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百姓文章。
鉴于丛林法则所确立的屹立不倒的金字塔结构,舆论上的话语权,早已和这个世界上财富份额分配一样,形成了一个固化的结构。
试想,庙堂再高,自有肉食者谋。万业再兴,自有术业者专攻。如果你不属于前后两者,那你的思想认知和笔触的范围只能在你身边熟悉的生活里去寻求和表达。
古人讲,思不出其位,这句话对于我们普通作者的写作领域就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这个位就是我们作者主观的思想认知。这也和多媒体写作一直所倡导的在垂直领域写作是一个古今思想的契合。
写自己所熟悉的、擅长的。这样就能少去我们自身的很多观望、彷徨和困惑。一心一意地朝着我们自己所熟知的方向取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在我们所经常出没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古人有句话:“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名人有名人的活法,专家有专家的擅长。不识庐山真面目,即便我们勉强为之,也是隔靴搔痒,难得要领,这不是我们要烧的饭,即便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的烧了,烧出来的也必定是一锅南郭先生无滋乏味的夹生饭。
写了文章,就要公诸于世。真正从你家文章面前走过的人其实并不少,他们既可能是读者、观众,也可能是作者。这样的“夹生饭,”谁会来吃?“夹生饭”浪废的粮食,更是读者、观众和作者的宝贵时间。
做为普通百姓和作者,没有比我们对市井文化和日常生活体会和了解的更深刻的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就是我们所独具的优势。
天地有大美,人心有佛性,草木有禅心。如果你是一位作者,你可以用心,感受身边的生活,可以用情,发现身边的感动。你可以用思想和笔触,唤醒人性的良知,传达世间的美善,展现万物的不朽和葱茏。
总有人把普通老百姓定义为草根儿,这个定义当中我不排除有高大尚心中的狂妄与傲慢,但我更愿意把百姓集合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唐诗对百姓大众这个巨大群体的特性总称。
草是连天的绿色,草是顽强的生命。草根最接近地气,根本是万物的化生。
如果,生活和写作是一棵生命之树,那么映入眼帘和身心的就不该只是有繁华绿叶,更不能淡忘枝的繁盛,干的支撑,根的滋养和温情。
五谷养人,文化交心,百尺之树,浇树浇根。
汪曾祺先生说得好:“最爱人间烟火气。”往往我们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就是一篇生动鲜活的大文章。
感恩它们,发现它们,体会它们,才是我们安身立命取之不尽的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