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12:贪婪与解脱

随笔12:贪婪与解脱

作者: 明珠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7-01-24 09:47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是摘自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内容,我手抄了一遍,又用键盘敲了一遍,为了加深理解。主要讲解投资股票的智慧,原文如下:

    什么是贪婪?对于贪婪的最直接最明了的定义大致如下:

       贪婪就是想要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天主教教义里,有所谓的七宗罪,贪婪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若是仔细看看剩下的六个,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全部源自于贪婪:

    1、傲慢:是因为假装(或者假装到自信)自己拥有其实并不属于自己的种种高高在上的权利。

    2、嫉妒:是因为想要自己尚不具备的东西,却发现别人已经有了。

    3、愤怒:是因为自己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要那能力却没有。

    4、怠惰:是因为要用劳动去交换,却想张口就来,伸手即得。

    5、暴食:这一条其实不算什么罪,除非吃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古时候算罪,是因为那时候物质真的很困乏,所以“使劲多吃的那一部分”其实是“从别人那里抢来的”或者说,“不暴食的话,可能有机会不让别人饿死”……

    6、色欲:是因为“对方不配合的时候就不是属于自己的”,然而依然想要,对方自愿配合,就算不上什么罪了。

    我个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我也并不排斥阅读各种经文。说实话,从那些远古留下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有意义的观察和非常有启发的智慧。

    在投资领域里,“贪婪”像一个魔鬼,有着无数的化身,无所不在,几乎总是“所向披靡”。如果你有哪一次被“贪婪”这个魔鬼摆了一道,别惊讶,因为那实在是太正常了,被摆一道,竟然还没有死,就应该非常庆幸了;被摆一道还没死,然后竟然还醒悟了,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最可怕的情况是这样的:

     很多人的贪婪来自于无知,当人们想要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那就是贪婪,可是当他们那么做的时候,很可能他们并不知道那么做是贪婪,很可能他们并不知道那东西并不属于他们,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他们“原本就该拥有的东西”。

     举个例子,借钱不愿意给利息,就是一种贪婪。历史上,犹太人因为更早更坚定地明白金钱与时间的关系,他们不仅收利息,还收复利,可因此,长期被所有其他种族的人憎恨,动不动就要“灭掉犹太人”,并且不止一次的付诸行动。

    首先,利息就应该属于放贷者,其次金钱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就会产生利息,于是理论上来讲,这世界就没有“没有利息的钱”,哪怕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可能是“负利息”。所以不愿意支付利息,即想要实际上属于别人的钱,你说这是不是极度贪婪?

    关于利息如此,那关于投资回报率呢?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境内的民间借贷互联网化,也就是P2P,非常火爆,当有平台给于年化25%收益的时候,实际上说明已经危机遍地了。

    你可以到网上搜一搜,看看大银行的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是多少?这几年大约都是1.75%左右。

      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原理:

    资金额越大,获取同样收益的难度越高。

    用100元去赚取10元,应该是易如反掌,然而用100亿去赚10亿回来,与前者之间的难度差异就天壤之别了,银行的资本量级太大,所以能给出的利息高不到哪里去,银行也要把钱借出去,才能赚取利差。

    民间小额短期借贷的利率一直不低,但如若利率高到一定程度,达到15%以上,就已经存在很高的系统风险。若是达到25%以上,基本上两年内(即8个季度周期)必然崩盘,可是,国内频繁出现各种“民间借贷重灾区”,许多年来,连绵不断,说明什么?说明的是,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15%以上的投资回报率“很可能原本就不属于自己”,于是无知无畏。

    无知无畏的结局通常都不好,很“遭罪”,所以很多时候,贪婪真的并不一定是“犯罪”,因为常常并非故意,贪婪最终肯定是“遭罪”,因为无知下贪婪的人都很被动,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已经不得不承受那恶果了。

      我们看看全球范围内顶尖投资者的成绩:

    1、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截止2007年的43年里,复合年化增长率为21.1%.

    2、西蒙斯,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大奖率”基金

    ,自1998年成立以来,连续30年,平均复合年化回报率高达34%.

    3、格林布雷,哥谭基金,在1985年到2005年这20年间复合年化回报率达到40%.……

    这都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么一个“及格水准”大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巴菲特其实同时也是个PR高手,虽然有很多高级投资者对巴菲特的评价并不高,但巴菲特确实是在公众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当然了,我们有句话说,“文人相轻”,可实际上在投资领域里,投资人之间的相轻,只有更多,绝对不少。

     巴菲特给出的参考标准绝对是中肯的:

    我必须确保买到的是在长期至少获得15%复合年化收益率的股票。

    这还是对行业对企业有深刻研究与认知的前提下,这一点很重要,有知有畏,才能有滋有味。大神格林布雷的一个类比特别精彩,值得牢记,买股票但不知道买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过一个炸药工厂,你可能活下来,但是你仍然是个傻子。

      15%这是个要牢记的数字,不过在此之前,还要回过头来认真注意措辞:复合年化回报率(或收益率)。

    绝大多数人只懂得讨论“回报率”而不是年化回报率,更不是复合年化回报率,一旦我们讨论复合年化回报率,我们讨论的不是一年,是好多年,一般是十年以上,甚至是二三十年……

    所以,与大多数人认为的不同,“价值”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长期”应该先排上,然后就再加上“价值”,即长期价值,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什么是诱惑?诱惑可以如此定义:

    有价值或者起码看起来有价值,但不是长期价值……

    换言之,一切不属于长期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算作是诱惑。这是一个看到之后过去至少十年才能真正深刻领悟的道理,究竟是不是多么痛的领悟!要看“在看到的那一瞬间”是否能够彻底深入地吸收接受。

    请牢牢记住,你要追求的是“至少长期年化复合增长15%的目标”。一旦你的目标如此,“入眼”的东西就不一样了,能看到的是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很多在此之前你会不由自主地关注的东西,就好像“突然间彻底消失了一样”,而另外一些东西,就好像“突然冒出来一样”那感觉很神奇的。

    绝大多数人终生都只是“短期投资者”而已,又因为他们不强求自己关注长期,理直气壮的接受各种“诱惑”,于是,他们所关注的是“另外一个世界”,很难想象股票市场里的短期投资者们不关注K线图,不关注这个他们能关注什么呢?也很难想象他们不四处打探消息,自己没有分析能力却又想要分析结果,这就是贪婪,可出了贪婪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呢?更难想象他们穿过火药厂(他们其实并不只知道自己手里拿着的是火把)之后发现自己竟然还活着,而后他们竟然不会沾沾自喜,竟然会自然而然地终生不再拿着火把穿过另外一个火药厂。

    每一个人进入股票市场之后,都会看一段K线图,因为:

    1、刚开始啥都不懂,实在没有什么别的可看的。

    2、那K线图很刺激人性,总是可以让你感觉“所见即所得”……看着那历史波段,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新手脑子里没有闪过这个念头,“我要是在这里(高点)”卖掉,然后在(低点)再买回来,哇,一定多赚很多。

    这是彻头彻尾的幻觉,因为那只是市场数据记录,而不是幻想着未来可能得实际经历,等有一天,自己真的身在其中就知道了,从自己身临其境的视角望过去,每时每刻的价格,都即看起来像最高点,又看起来像最低点,并且,一旦开始关注K线,基本上很难思考长期,因为活在当下的感觉和冲动是那么强烈,自己的大脑分分秒秒都在被各种直觉刺激,根本想不起来自己实际上在面对的是“漫步中随机”,分分钟把自己变成赌客却又好不自知,又是一个不留神就已经被“贪婪”这个魔鬼的变身所迷惑。

      巴菲特的师傅,格雷韦姆有个极度精彩的类比:

    股票市场短期是个投票机,长期是个称重机。

    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拍案叫绝!并且,突然之间因为这个类比而感到无比轻松。

    股票市场既然短期看来只不过是投票机,那就让别人投票好了,反正投票者络绎不绝,根本就用不着我自己去投票,更用不着去反复投票,若股票市场长期来看是个称重机,那称重这事也不用我干了,我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去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以后最重要的那个“胖子”。找胖子很简单啊!就看谁越吃越多呗。

    虽然最后一句话都开始接近于玩笑了,可到今天我都记得想通(或者说被提醒)前半部分的那一瞬间解脱,至于最后一句话,其实也不完全是来玩笑,只不过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了而已,不过我之所以感到解脱,是因为想明白,学会如何找到未来的胖子,这事儿,应该是有把握有机会学会的,这个学会了,我再想要,就不是“贪婪”了,因为我有本事要,这样的东西属于我,你说这是不是超级解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12:贪婪与解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jz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