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元旦假期的第二天。孩子昨天和今天的课外学习安排,却与平常的周末一样,我们没有外出计划,所以孩子也正常参加了所有的课。
早晨八点到十点是奥数,可是今天十点多下课后,孩子被老师单独辅导了大概一小时,我一直在门外站着等。孩子陆陆续续走出教室,我隔着虚掩的门往里看,教室里的场景被黑板挡住了大部分,透过黑板的下方空隙,只听见老师一直在和Kevin讲题。按照单位时间课时费来说,这增加的辅导算是超值了。
可是,孩子出来后,却撅着嘴,非常沮丧,见到我就说,“妈妈,奥数我不上了吧!老师讲了好多遍我也没听懂,老师说跟不上不行就调个班,算了吧!”我理解他的心情,边听边迎合着说行,一起往车上走。
回家路上,他一路在重复着反复的话,我也没多说。回到家,让他先休息,我进厨房开始做饭。
我知道,他由于昨天晚上跟我们去叔叔家吃饭,到家十二点了还要预习和写作业,睡得太晚今早起来就有点不想去,加上学的内容没能容易懂,自信心受点打击,有这样的状态也非常正常不过了。可是,我能怎样帮到孩子呢?
边做饭,我也一边思考。
等着排骨在高压锅炖煮的时间,刚好收到老师发来的相关知识点视频,一共三个,其中两个是之前孩子没有学(孩子六年级才开始学习奥数,之前的知识点都没接触过,能跟上现在的进度,我真心是觉得已经很棒了),我就认真开始看起来。
看完视频的第一个例题,是三角形中已知大三角形面积和边之比例、求共顶点的小三角面积,在奥数的体系中叫做“鸟头模型”。说实在的,这个例题我也听起来有点云里雾里的,但是为了后面能给孩子用他听得懂的逻辑讲清楚,我还是再看了一遍。
吃完饭,商量好了让他先睡一觉,休息是最好的放松。两点多起床后,趁他坐在沙发上喝水的机会,我把茶机上的书随意翻开,说:“孩子,你睡觉的时候我看了老师发的三个视频,真的好烧脑啊!天呐,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身边高一、高二年级的哥哥姐姐,数学有考二三十分的了!”
他听了很好奇,我翻开手里准备好的初中六本数学书,接着说“你看,妈妈先看了下初中你们的教材,里面每学期也有涉及到三角形的章节,可是内容好像比现在奥数班里的都要简单啊!” 他也和我一起翻看起来。我大体翻开每学期的这部分几何章节,看看知识点和例题、习题,拿出一些相近的问题和他一起口头说说解题过程,他原先沮丧的小脸,开始慢慢有了笑容。
其实的确是,现在奥数班的难度,在某一个知识点上的深度,绝对不亚于初中、甚至有些是高中学段的知识点和方法。
随后,我又拿出吴军老师的《吴军数学通识讲义》,翻到其中几何的篇章,一起阅读了几何学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起源,看的过程我们又和上午的练习题结合起来,举个例子说明,这样的几何题,有可能就是古代人们在河边丈量土地的一个场景,已知的是附近几家的土地面积、边缘长度,求最中间这家的面积。
这样一讲,孩子连连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这样!”似乎一下子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场景,紧密结合起来了。
于是,我们就这个话题聊开一些,慢慢的,早就把早晨说要放弃的念头抛在九霄云外了。
下午整个写作业的过程,也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劲头十足,信心满满,而且为了晚上继续有家庭聚会,和明天要早早去玩,整个写作业的过程也非常顺利,连作文都是文思泉涌的感觉。
孩子从小到现在六年级,我一直没有要求过他的成绩、分数、排名、作业统统都不关注,我却只关注两件事,第一,孩子是否喜欢学习、对学习的科目要有浓厚兴趣;第二,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事情如此,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习惯、节奏、感觉,也得靠他自己)。
比较欣慰的是,我认为在孩子身上,这两个教育目标都有做到实现了。像今天这样小的“插曲”,估计在未来的日子也会继续有,有时候不是孩子真的想要放弃,是当他自己看不清方向、看不见自己的潜力时,我们家长有义务、有责任要帮孩子看到更远一些,要有适合的方法,不能靠“教育”,而是陪他一起度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