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荷西离开三毛后写的,经历了生离死别的三毛,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无时无刻不想念着荷西。
“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躺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地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的大洞。”
她顶着悲痛写下了这本书,每一篇文章看了都让人感动到落泪。
这本书不同于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那时三毛有荷西的陪伴,生活虽然艰苦,但内心是快乐的,写出的文字也透着灵气与活力。
而此时的三毛痛失爱人,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朋友邀请她去聚会,她拒绝。父母想带她去旅行,她也拒绝,她愿意一个人待在家里,面对一室的寂寞,在那孤独的世界里,思念荷西,回忆两人的点点滴滴。
梦里花落知多少,醒来时已泪眼成行。这段时间她的文字中透着悲伤与绝望,文章风格变得忧伤,多愁善感。
与恩爱的人从此天人永隔,那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恨不得随了他去。
但三毛除了荷西还有父母,父母永远都在背后支持和爱着她。她的生命在父母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她的念头,使得经过了那么多沧桑和人生的老人几乎崩溃。
三毛必须坚强的活下去,她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
先走的是幸福的,留下来的,也不是强者,在痛彻心扉的疼痛里,仍要坚强的活下去。
我们宁愿做这个后者,让自己忍受这份痛苦。
“为了爱的缘故,这永别的苦杯,还是让我来喝下吧!”
我们的爱有多深,牵挂和不舍就有多长,不负责任的离去,把悲痛留给世上的父母,是自私的做法,选择把悲伤留给自己吧。
书的后半部份写三毛为了陪伴父母,选择离开那个伤心之地,那个荷西永远长眠的地方,卖掉房子,告别朋友,让时光冲淡悲伤,将爱人留在心底。
她是个随性的人,把钱看得很轻,只要是喜欢的人,宁可把房子便宜卖给对方,把汽车、书籍、衣物、收藏品都统统送人,与其算计着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不如慷慨送人,新的地方,新的开始,这也是那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原因吧。
《闹学记》那几篇让人又看到了一个快乐的三毛,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彼此相亲相爱,上学都成了一件美好的事。分别时大家对她的不舍,就知道她的人缘有多好了。
喜欢三毛的洒脱与随性,她每到一处都有那么多朋友,真诚相待,相濡以沫,像亲人,她毕是付出了真心,才得到了他人的真心。
三毛习惯了流浪,习惯了说走就走,习惯了告别。时光无情,来去匆匆,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啊!
失去荷西是她的不幸,但她又是幸运的,有那么理解和爱她的父母,有一个让她在外累了、倦了,随时都可以回的家。
与荷西在一起的六年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失去爱人后,这个历经生活磨难的女子又独自浪迹天涯,用她的笔记录下旅行中的故事,向世人展示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悲欢离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