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有很多人没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突然觉得有些悲哀,为自己,也为别人。
八集的短剧《我的阿勒泰》爆火,很多人都在推荐。屏幕中经过数字影像技术展现的阿勒泰,宛如城市外的一方净土,美轮美奂。评论区很多人都表示要去一次阿勒泰,还有人说要去那里定居的。
大家想怎么做我都觉得无可厚非,但是我还是不由得心感叹息。大家似乎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眼里永远都是看到别人的好日子,总想过上别人的那种美好生活。相比之下,好像自己的生活总是一团糟,满地鸡毛,一片狼藉。
于是总听到他们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家总想挤进别人的生活中,过别人的日子,不愿做自己,不情愿过自己的生活。
然而苟且不止在眼前,也在那看不到的远方啊。
一个湖南长沙姑娘,在网上看到美若仙境的云南大理。了解后她和男朋友决定到云南去旅居,于是两人裸辞后去到向往已久的云南,却发现并不是网上说的那么回事,租房不是贵就是偏。第二天,女生一边对着镜头流泪一边说,想感受的大理文化也没有感受到,感到很后悔,很想马上回长沙。
无数的人都是活在自己内心的乌托邦里,拒绝去感受生活的气息和真实,最终只能怨怼生活欺骗了自己,埋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人活得撕裂,一边追求别人话语中描述的远方,追求自己不全了解的别人的美好生活;一边喊着要做自己,但转眼又怨天怨地,怨眼前的鸡毛蒜皮,却不敢拿出行动与身边的痛苦源做斗争。
面对压迫自己的老板、PUA自己的领导、给自己穿小鞋的同事、在自己背后放冷箭的朋友和忽悠自己的店家时,他们不敢抗争,而是选择忍气吞声。面对压迫与不公,他们没有迎面出击的勇气,一心只想着逃离,打着去追求诗和远方的旗号。真是活该自己找罪受了。
不敢面对,习惯逃避,总是喜欢舍近求远,追逐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的世外桃源,这是缺乏生活斗志的表现,这是缺乏主体意识的生活,这是缺乏自我意识的人生。
好多人喜欢墨守成规,他们按既定线路过着不是自己亲自选择的人生,过着别人说的那种好生活,他们就乐观的认为别人都说好的那就是好,自己从来不去怀疑。
某一天才发现自己的内心却不能真正地快乐,于是人们尝试去改变,然而这种改变也是又一次的埋头追逐。当听到别人说,大城市机会多,生活幸福,好多人马上幻想种种无限美好,背井离乡,远走他乡,不出人头地也绝不回家,不惜破坏身边的一切,甚至让周遭环境变得更差。
现在中国很多的自然村在逐年消失,其中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家乡自治精神,没有团结一致解决困难的勇气。
人们每次想到回家乡的理由就只有一个:逃避城市的压力。在外边混不下去了就回农村去吧,他们认为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现在城市那些糟心事儿。嘴里喊着,“城里套路太深,我要回乡下”。他们全然忘记,当初离开的时候,也是觉得只要离开,那么在农村老家的种种困境就能解脱。
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是缺乏自主意识,没有质疑能力。不去质疑别人嘴里的描述,不去认真地进行思考。因为我们的国人都太爱实施自我归罪。自我归罪是个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由社会的或意识形态的他人归罪来审判自己,自己让自己变成有罪的人。
总把万事归因到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任由身边的小人或烂事发展,却不停地自我压迫自己,这种长时间的自我暗示让人们丧失斗志,产生这样的精神内耗在于行动力太弱。
若遇上别人压迫,不管对方有意或无意,你能当下马上解决,捍卫自我的主体,果敢还击,而不再逆来顺受,你身边的人慢慢的个个都变成好人了,所有的霸凌起初都是纸老虎,当你有自我意识后,虽然又被置于困境中,但你不被自己的困境压倒,果断爆发,站起来做自己,拒绝被成功学中的金钱奴役,你会发现身边都是美好的生活。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自己的“阿勒泰”,它们本来纯净而可贵。但是总有人想来破坏,这时候得靠你自己捍卫。假如你目无脚下,对他们视而不见,你终将得不到它给你的美好;假如你逆来顺受,外力就会摧毁它,让它成为鸡毛蒜皮,成为你厌弃的样子。生活真的不缺少美,只是缺少被看见。
当停止盲目追求自以为是的远方,当不再想方设法挤进别人的生活,当停止模仿别人的生活。
你身边的生活,你的家乡,你的阿勒泰才不会被破坏,才能永远充满生机,不再寂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