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不少于800字。
“思”“学”相佐,比翼齐飞
文/沈周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就是迷茫;殆,就是危险。这句话,鲜明地指出了“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只是机械地学习,不懂得思考吸收所学之物,那么他极有可能成为“两脚书架”或“半桶子水”。有一类人,他们读书很多,但书中的知识对他们而言只是附庸风雅的“长衫”。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便是如此。他会“茴”字的五种写法,却依旧无法谋生立命。这类人,就是“两脚书橱”。还有一类人,他们学富五车、博闻强识,但学问对他们而言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深入地思考,丰富的实践,学得再多也是“半桶水晃荡”。《三国演义》里失街亭的马谡、《史记》中兵败长平的赵括,莫不如是。学了很多,就是思考不深入,没有融通,更不会因地制宜地变通。所以说,没有思考,学得越多,只会越让人迷惑;皆因学的是前人的经验,而只有思考才能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思而不学,则殆。还有些人,他们不屑于学习别人的东西,或者学到一定程度,就止步不前、浅尝辄止了。他们陷入了另一个怪圈:独自思考,不再学习。这类“闭门造车”的人,就如同一潭水,不过是一潭没有源流的“死水”。朱喜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学”这个活水,个人的能力、天赋再怎么惊人,都有枯竭的一天。王安石写过一个《伤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很小的时候就天赋惊人,指物作诗,但他止步于幼年所学,靠天赋卖弄于人,最终“思而不学则殆”,泯然众人矣!
以学促思,以思佐学。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晁说之曰:“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两位先贤说的就是,“学”“思”相佐之道。且不论,“学”与“思”哪个更重要;要我说,两者如同鸿鹄之“双翼”,不可偏废。
白石老人妙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绘画之道不仅要学前人之佳作,更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添就自己的深思。学,只能止步于“惟妙惟肖”;思,方能真正“推陈出新”。梵高,在开辟自己画风之前,学过写实、印象等多种绘画流派,最终多舛的命运为他的画作注入鲜活的灵魂,他把自己的思考融入了绘画的“星空”,成为了后印象派的开山巨擘。
求学、绘画、为人、处世,“思”“学”相佐,此言得之。孟襄阳云:“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吾辈青年,于书间、于世间,都应以学促思、以思佐学,为时代注入鲜活的血脉,为华夏开创崭新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