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聪今天特别懂礼貌,不管给他吃的还是帮他做了什么事,都会特别甜的说:“谢谢妈妈,谢谢爸爸。”可能是这两天的文案是看到正面行为,客观对待负面行为。今天他去睡了,没有给他反馈,我明天开车上学的路上跟他聊聊。
青岛大雨,早上上学的路好多条都淹了,差点把车扔路边。他没有看到外面地上的情况,一直嚷嚷着说要下去踩水。我告诉他:“聪聪,外面下大雨了,这些水排不走,所以就越积越多,我们上学的路上就像划船一样,得慢慢开,不然车子就会坏在路上。”他并没有对划船很感兴趣,我集中精力开车,也就没有再聊其他东西。
晚上去接他,看到我先说:“妈妈,我想吃好吃的。”我说:“你想吃什么好吃的呀?”他问:“有好吃的吗?”我说:“那你问的是啥好吃的呢?”他又问:“有吗?有吗?我想吃好吃的。”我有点不耐烦了,摸不着头脑。我说:“你得告诉妈妈,你想吃的是什么好吃的,我才知道有没有啊!”仍然在说:“好吃的,有吗?”我突然意识到,他可能觉得好吃的就是一种吃的,它的名字叫好吃的。具体是什么,我现在还是不知道。不过这次我跟他说:“聪聪,妈妈知道你想吃好吃的,但是你得告诉妈妈你想吃的是什么具体的东西。比如玉米是好吃的,饺子是好吃的,面条是好吃的,这些都叫好吃的。妈妈不知道你想吃的是什么呀?”然后半天没说话。接着转移话题问:“爸爸呢?”我说:“爸爸还没下班啊~”他接着说:“想找爸爸。”我说:“那给爸爸打电话,你跟他说好吗?”回答好。拨通爸爸电话。“爸爸,给我买地铁。”“啊?你要买啥?”“地铁,给我买地铁。”“好,那什么时候去买呢?”“呃。。。吃完饭吧,吃完饭去超市买地铁。”“好,那吃完饭去吧。你回家快快吃饭,吃完咱去买。”“你别着急哦,我现在小白上呢,一会才能回家。”哈哈,爷俩这么流畅的对话,已经久违了。而且我惊讶于孩子能表达这么清晰的意思,全程我什么都没说。爸爸说:“那好啦,聪聪,爸爸一会就回去了,跟爸爸拜拜吧!”爸爸有一点特别好,只要聪聪不说爸爸再见或爸爸拜拜,1个小时也把手机开着,一直陪着。所以爸爸还没挂断,就听到聪聪又说:“爸爸,给我买个房子,就是那样的房子。”爸爸苦笑了一下,说:“这个买不起啊,得等等。”我看话题没法继续下去了,我就说:“那聪聪跟爸爸先再见吧,一会他就回家了。”说了再见才挂了电话。因为前两天都去接爸爸,今天没去接,聪聪问:“妈妈,去找爸爸吗?”我突然想起来昨天点评说我要跟他唠家常,于是我说:“聪聪,咱们今天不去接爸爸了,爸爸一会自己坐车回来。咱们先回家等着他。”他没有再纠缠。
到家楼下,又不想下车。我本来想采用李杨说的强抱下来,谁想到他听到了水声,马上说:“我要下去看水。”于是下车看了两眼,可能觉得没意思,转身跟我走了。这两天晚上跟爸爸玩,所以晚上都没有吃饭。我也没有纠结一定要让他吃饭,不吃可能就是不饿吧,我们都坐在那吃他也不来,那就肯定是不想吃。我问过他来吃饭吗?他说不吃,那就随他心意吧。
晚上跟爸爸一起搭乐高的汽车轨道,我不时听到孩子的笑声,没有哼哼唧唧的声音。爷俩玩得很好。这时候姥姥打电话来说让去楼下取10斤水果,我告诉爸爸让他下去拿,这是吃晚饭前跟他说好的。所以就告诉他:“水果到了,你下去拿吧。”然后他就穿衣服准备下楼去了。走之前指着乐高特意交代我:“这个东西帮他扶好,容易倒。”我说好的。爸爸走了之后问我:“爸爸去哪了?”我马上说:“姥姥买了些吃的,放在楼下了,需要爸爸下去取上来,妈妈在这跟你玩。”交代一下情况,我接班跟他玩,但是我发现我总是想把之前搭的东西重新弄一弄,把它弄好,弄成不用手扶。这个过程中,扶的东西就总是倒。我看聪聪就会有些不开心,然后说:“它又倒了,怎么老是倒。”然后我就只能用手扶着。由于我改造了,跟之前不一样,所以他跟我说不让扶。我当时就很认真地说:“不扶不就倒了吗?那你还怎么玩?”他没说话, 接着玩,但是能够感受到,好像没有跟爸爸一起玩那么开心,那么放松。后来爸爸回来,我仔细听了一下他跟爸爸玩的过程。他说:“爸爸,我想拿那个猪猪侠和米老鼠。”“好!”然后拿下来,走到洗手间抖一抖上面的灰尘,给他玩;刚玩2分钟,“爸爸,我想骑三轮车。”“好!”马上拿下来骑。“爸爸,我想吃苹果。”“好!”立马从冰箱里拿出来去洗、打皮、切块。这些如果是我,我不会这么痛快。“妈妈,我想拿那个猪猪侠和米老鼠。”“那个太脏了,别拿了,这不是有小兔子吗?玩小兔子吧。”“不行,我就想拿那个。”“妈妈够不到,拿不下来。”最后啥也没拿。“妈妈,我想骑三轮车。”“你先把现在这里的玩具收起来再骑三轮车。”“我不想收。”“那就不能骑三轮车。”“(生气)那就不骑了。(过一会)能骑吗?”“不能骑,不收东西就不能骑。”到最后俩人都很不愉快。“妈妈,我想吃苹果。”“马上睡觉了,别吃了。”“我想吃,能吃吗?”“不能,在冰箱里,太凉了,吃了拉肚子。”最后也没吃上。这些就是我平时可能和他的对话状态,所以我发现他喜欢跟爸爸在一起可能更多的是陪伴,而我更多的是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