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十四节气‖冬至

二十四节气‖冬至

作者: 心中的星月 | 来源:发表于2023-12-21 14:42 被阅读0次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商周时期,最后定于春秋时期。一年24个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相隔15天,每月两个节气,第一个叫作“节气”,第二个叫作“中气”,现在统称“节气”。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称“冬节”。冬至的到来,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有:“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夏天热在三伏,冬天冷在三九”,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数完“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桃花开”,那时候天气就暖和了。

    冬至,起源久远,殷商先民在甲骨文中以“南日”“日南”“至日”等称呼,中国传统阴阳思想中,天为阳、地为阴,冬至代表着阳气生,西周时期就开始有冬至祭祀天神的活动。周人占卜记录中称冬至为“至日”,但是周王朝采取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岁首即为冬至,冬至被定为一年的开始,全国过一起新年,因此冬至在周并未单独成节。春秋时代冬至有“日至”“日南至”或“南至日”的称谓,战国时代又有“日短至”之名。冬至节定名于汉代,汉武帝时,采用夏历正月为一年之始,由此冬至与新年分开,就有了冬至节,即“冬节”。

    因中国所处北半球,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白天时间最短,晚上时间最长。过了这天,太阳光线逐渐由南回归线向北移,白天一天天变长。这也是冬至又称“日南至”或“南至”的来历。

    七十二侯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侯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侯。各侯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俗称“四不像”。雄性麋鹿的角每年12月脱落一次,到第二年春天又长出新角,雌性麋鹿没有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已经开始暗暗流动。

    古人对冬至很重视,常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来庆祝。今天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民间仍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下面介绍两个有关冬至的小传说。

    冬至日吃馄饨的习俗始于汉代。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称作“馄饨”。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因而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就成了一个传统习俗。
    相传东汉末年,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捏冻耳朵”这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四节气‖冬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tf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