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影像让我们离过去很近《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影像让我们离过去很近《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作者: 阿丽莎胡思乱想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13:05 被阅读67次

    我不懂摄影,但是我喜欢看照片,因为照片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家中的一张照片,是我背对镜头。我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但每当我再看到这张照片,都觉得格外有趣。

    阿丽莎家的照片

    2007年,那时我上大二,那时的798破破败败,但里面已经有了一些摄影绘画展。虽然并不是很懂艺术,但是我很好奇艺术,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展览。第二次约会,我就带着男朋友到那里,我们俩都不懂艺术,但那也不妨碍我们欣赏美的心。

    看了这本刘香成的摄影集,我才好像更加理解摄影。其实什么光圈呀,设备呀,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照片能传达出故事。照片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看照片的人身临其境,仿佛瞬间回到过去,与照片中的人物零距离接触。

    刘香成是谁?我买下了这本摄影集《刘香成,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然后就一口气看完。这本摄影集是刘香成拍摄的1976年至1983年间,中国大地上的事情。

    《刘香成,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刘香成身上的光环太多了,普利策奖得主,美联社摄影记者,《时代》周刊驻华首席摄影师,时代华纳中国副总裁。但是最打动我竟不是这些光环,而是他背后的故事。

    刘香成

    在他大学最后一年,他去到《生活》杂志做实习生,跟着摄影大师基恩·米利(Gjon Mili),他们几乎无所不谈。大师唯独不教他的,就是具体的摄影技术。光圈多少,快门多少,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有思想。”基恩教会他如何阐释人类的体验,并将其富含生气地反映到二维影像上去,并让他坚信,一个人必须深刻关怀他的拍摄对象

    正是有了基恩这样的好老师,刘香成之后所做的任何事中都深刻体现了思考。1976年毛去世后,他意识到中国必将出现一些大变化,经过他的反复观察与思考之后。他脑中出现这样一副画面: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捧着碗吃饭,身后一个旧鞋架上收着一副被遗忘的毛的肖像。于是他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去寻找一种方式来总结这种变化:经历创伤之后,中国恢复到一种常态中。然后有一天,在他旅行途中经过一个村庄,他与他脑海中的画面相遇了。

    刘香成获普利策摄影奖的照片,正是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时,扔稿子的一瞬间。这背后体现了刘香成的思考,也体现了他的决断,他用了戈尔巴乔夫最后一句话快结束时来拍摄。因为,当时他是混进去的,克格勃随时可以阻止他。在最后几秒钟,他调好快门,迅速拍摄,结果就被克格勃给揪了出去。第二天,全世界的新闻头版头条都是,“戈尔巴乔夫扔稿子。”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个时代就此终结。

    戈尔巴乔夫

    德国《明镜》周刊20世纪80年代驻北京分社社长帝齐亚诺·坦尚尼对他的评价是,“对真正的摄影师来说,故事不是你奔赴一个地址,携带着高档照相机和所有正确的滤镜。故事意味着阅读、研习和充分准备。拍摄意味着从周围的环境中观察你在阅读中领略到的东西。伟大的照片都是思想的呈现。”

    思考其实是经过观察,判断之后作出的预测。就像刘香成说,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的“抓拍”,其实都是“摆拍”。就是摄影师预见某件事可能会发生,然后就去守着,等着这样的预见发生。没有人的是天生的才能,都是后天打磨的。他曾说过,“在美联社,再大的新闻,头版也只有一张图片是国外的,那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地皮”,你要占住这个“地皮”,这种训练是长期的。”

    刘香成生于香港,在大陆度过童年,16岁赴美大学,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的他对两者教育思维的不同有着切身感受。中国教育更讲究权威、相信名家。大家更加传承,少有颠覆或改变。而西方注重横行思维,提倡自主思考,大学里很好的老师其实就是提供你一张书单,介绍一门课的方方面面,你看完这些书以后,再去跟他讨论。

    他更希望人们问他,“刘先生,你的知识结构来自哪里?你平常看什么书?你跟谁聊天?受谁的影响?”而不是问他,“刘先生,你认为什么是纪实摄影?”这确实给我很多启发,我们太着急,急于成功,急于出名,总是强调结果而忽略过程。我们阅读的书,我们接触的人,我们接纳的思想最终将决定我们是谁。在成长的路上,需要更加关注过程,最终我们自己才能决定我们是谁。

    虽然不知道刘先生读什么书,与谁聊天,受谁的影响,但是看到他拍摄的照片,我真的非常感动。让我感动的正是刘香成的那种怜悯之心,每个平凡的小人物都能成为他照片中的主角。有东单街道卖白菜的小商贩,有从工厂下班的骑着自行车的工人,有在故宫里喝可乐的年轻人,有在毛主席雕像前轮滑的大学生,还有露天理发店烫头发的女人们......

    透过这些照片,我才得以窥见逝去的80年代,那些我们不曾在教科书中看见的历史。好的书总是能激发人的共鸣,看着这些老照片,我想起了过去家中发黄的旧照片。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这些黑白的老照片捕获了珍贵的瞬间。再过100年,或许我们并不能留下多少财富,但是我们却可以留下故事。

    (注:除第一张照片,其余都是刘香成先生的摄影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像让我们离过去很近《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vk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