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看到一个朋友发的读书日召集令, 呼唤大家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 先是想到了红楼梦, 而后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张爱玲, 私下里想, 若有空或有心情, 隔空与朋友们分享一篇张爱玲的作品.
昨日因工作事, 与友到上海敬华艺术馆, 行程地点均是友提前规划安排的。我们一出地铁口, 走在雨里时髦的上海城,直觉告诉我, 这个地方似乎离张爱玲故居不远, 心起波澜, 办完事, 弯道张的故居, 圆了那个女伪文青的梦, 是打卡,是仪式,亦是朝拜。
谈完事,问女友,你喜欢张爱玲吗?女友说还行,我说,我们要不改签一下火车票, 晚走两个小时去张爱玲故居走一下?我刚刚查了一下似乎离这里不远哦!女友因考虑到家中有小宝,决定踏上归程,且游说我也不要去了,已是下午五点多,想来我们到那里,人家故居亦已下班,看不了多遗憾不如下次有机会再去,而我,那一刻,去张的故居的心,已火腾腾升起,谁,或着雨都已阻挡不了那颗朝拜的心了。
撑一把伞送友至地铁后,看着地图问路,不过是走了几分钟,还没做好准备,就似乎要走过了张的故居,驻步,再看一下手机信息,确定我已至张爱玲故居---常德路195号。一块水泥板上,书写着,优秀历史建筑、常德路195号字样,再读,小字不过是写了建筑特点而已,只字不见张爱玲字样,公寓铁门紧闭,右侧贴一十六开大小白纸黑字,曰:私人住宅,谢绝参观。我举起手机拍三两张照片,拍过后那一刻,轻轻唏嘘叹口气,有些恍惚,竟不知我是该离开还是该再看看,再看,不过就是一上了锁的公寓楼,一天才女作家曾经住过六楼一间的公寓楼,这里没有惯常的名人故居人物生平事迹,没有惯常的名人故件陈列。
抬头望望楼上,不过是惯性使然而已,想象张爱玲当年也曾依窗而望众生罢了。给自己预留了一个多小时的时光,我怎能就此逗留十几分钟?公寓楼下是一书店,进去,幸好进了,门口竟然没有任何关于张爱玲故居的字样,原来这也算是张爱玲故居的一部分啊!美式装修风格的咖啡书店,小而精致,墙上挂着当代各派画家画的各种姿势的张爱玲,水彩、速写、国画、油画等,一个书架边放了几本翻旧的张的书,此次来我是要打卡的,别人在看书或者喝着咖啡静坐,我,先随意的走走,拍拍,看看,静谧的空间里,取一本红玫瑰与白玫瑰,翻一下,却无心,无意,无法沉下心来读,翻至书最后一页,读,读到那句-----隔着那灰灰的,嗡嗡的,蠢蠢动着的人海,仿佛有一只船在天涯叫着,凄清的一两声。我的心弦似乎被人重重的拨动了一下。
那一刻,已决定原价买一本张爱玲的书回去,是一种仪式,也是打卡和铭记,一个上海下着雨的傍晚,不经意的对一个敬仰与喜爱的女作家的朝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