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在娘家四天,我不断收到左亲右邻对小嘟的各种评价。
有人说,这孩子太调皮了!
有人说,这孩子太坏了!
有人说,这孩子太可爱了!
有人说,这孩子好聪明!
有人说,这孩子好听话!
……
嗯,无论他们怎么评价小嘟,我都通情达理地一一表示赞同,微笑着,佯装生气地,或者自豪地。
我是小嘟的妈妈,比之那些一时兴起的片面评价,一岁半的小嘟在我眼里更立体更丰满也更具有动态感。无论是正面的抑或负面的评判,对小嘟来说,可能都是阶段性的,他还是个小小孩,一切都未成型,都在不断变化中,所以我并未放在心上。
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老爸寿宴上,两位来宾对小嘟截然相反的看法。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街坊阿姨,她用很不耐烦的口气说,这孩子真的太调皮了!要是我,看一下都不愿意,实在是太难为你妈妈了!她不断哼哼唧唧地强调是小嘟的各种顽劣,带小嘟的婆婆是多么辛苦无奈。但同桌的和老妈住同排房子的另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却与此同时温和地向我诉说,这孩子很好带,他听话,可爱,你父母带他很开心。我于是不得不对这两种评价加以审视,然后我就发现,这些评价都和评价人的性格特点分不开。
那位阿姨经常与老妈来往,多年来我对她的印象是,她喜欢抱怨胜于赞扬,她看待事物看待人的视角都偏于负面的,极易于消极悲观。但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好坏是硬币的正反面,舍此亏彼,都意味着片面,只看了个囫囵,就选择闭目塞听,那就意味着错过一些美好。
再说那位老奶奶,本身而言,她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利,又有点瘸,所以旁观的时间比较多。她经常坐在门口,一眼就可以看到我家门口的动静,所以小嘟肯定经常出现在她的视线中。她应该很少逗弄小嘟,但是她为人宽容又豁达,所以对孩子也有更多的包容心,因此在她眼里小嘟是个好孩子,这也是她自身人品的一种折射。
就带小嘟而言,其实我父母最有发言权,从我妈口中听来的小嘟,聪明,懂事,爱笑,又特别讨人喜欢,除了长牙期爱咬人是唯一曾让她苦恼的事情,我真的没怎么听到她对小嘟的其他抱怨,她特别喜欢说小嘟聪明,小嘟懂事,我往往嗤之以鼻。倘若有人表示赞同说一句,小嘟好伶俐,她的口头禅就来了,“这还用说!” 而我老爸,对小嘟的各种巧言妙行更是交口称赞,看小嘟的眼神都满满充溢着宠溺,那是随时可以流露的爱之深情。嗯,对小嘟的言行举止,我发现越是和小嘟亲密的人,越喜欢用积极正面的词汇,也越容易表达对小嘟的喜爱。反之那些不曾真正对小嘟用心过的人,则倾向于会轻佻随意地强调一个负面点。
小嘟乖或不乖,坏或不坏,我真的并不怎么在意。因为我知道,对小孩而言,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他们之所以区别于成人就是因为具有可塑性,对他们下结论性的评价还为时过早,也不利于他们成长。但是我觉得学会用成长性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言行举止则是每一个大人所应该学会的功课。而作为第一养育人,爱与欣赏则是浇灌孩子所必要的阳光雨露,在这一点上,替我担起养育小嘟之责的老爸老妈是完全具有的,这也是我在无奈之时委托他们的真正理由。
我深切地明白,带孩子既是一件苦差事,又是一件其乐无穷的快活事。这是因为孩子的基本需求还有赖于抚养人的缘故,但是孩子天真纯粹、恬不知耻的干净模样又恰恰提醒着我们曾经也如此年幼过,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鲜活的动力之美,这是他们感染旁人的本性使然,正如一阵清新的风拂过一颗颗陈腐的心一样让人心涛波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带孩子也就无所谓苦了。
我听到很多带孩子的人抱怨带孩子的苦闷之处,但同时也看见他们在逗弄孩子时笑得花枝乱颤。所以,带孩子真是一件得失平衡的事情,正如我们所有的劳作一样,汗水与收获同在。倘若你听到倾斜一方的言辞,你要知道还有另一半没讲,不必急于总结。
写于2019年10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