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十九,初伏的最后一天,一个字来概括今天的天气:“热”,两个字“真热”!
经历了前天下午的大雨后,感觉一下子进入了三伏天的闷热潮湿的季节。
热浪把人们困在了空调屋里,一出门,就像一下子进到了蒸笼里,背上立马就被汗湿透了。虽然太阳晒的并不很,但脚下热气蒸腾的厉害。
身上像裹了一层塑料布,粘稠的不透气,扯不断,撕不开,只能任凭汗水不住地往下淌。
知了在树上不停地扯着嗓子喊,树叶一动也不动。
晚饭后,拿起扇子,我们到小河边散步。
有两年暑假没回村里住了,变化最大的就是路了。
通往河边的路修整后宽阔又平坦,新铺的掺着沥青的石子路黑黝黝的。铁道边已经全部硬化成了水泥面,还按装上了健身器材。
水泥面和石子路中间有一道绿化带,除了不高的小树,还有一些冬青、月季。偏南一点有人种上了大片的丁香,红色的丁香花开得正旺。
我们一路走,一路不断地停下来给路边摇着扇子乘凉的人打招呼。
都是些熟悉的老面孔,几年不见,有的依然精神矍铄,有的则看起来呈现出老态,盯我们半天才叫出爱人的名字,指着承承问“这是二孩儿”。
因为没有风,田边小道也不凉快。田里都是一人多深的玉米地,这里曾经都是菜地,我们的两三分菜地就在这里。不过暂时让别人种着。
天色昏暗,一眼望过去都是黑绿色的玉米地,看不到还有人在这里种菜了。
拐到新修的河边路,我们穿桥往东走。来到铁路桥桥底下,承爸指给我们看上面横七竖八的桥梁支架,这些支架和铁路路面中间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容得下小孩子在里面。
承爸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跟着小伙伴在这上面行走,玩捉迷藏,火车在上面跑,他们在下面走。
听得承承好羡慕,也想上去走一走。我看看这么个地方,凹凸不平的土坡上长满了高高低低的绿植,还有些摸起来拉拉的植物,放在今天我是绝对不放心孩子在这样的地方玩的。
那个年代的小孩子真的很自由,父母忙于生计,好多孩子都是粗养,河边、铁道边、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孩子们的自由撒野的天地。
再看今天的孩子,活动的空间真是太小了。楼房里、小区里、学校、辅导班,穿梭在各种钢筋水泥丛林中,这样的环境里传达出的都是竞争和压力,真正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太少,能在大自然中体会到安静闲适,感受到松弛感的机会太少。
孩子们注意力大多被电子产品所吸引,对大自然中能看到的有限的花花草草视而不见,心灵的世界少了自然这个大天地,自然也少了一部分对生活的感受。
忽然间又想起了三毛在《稻草人手记》里写过的一篇文章,她带着几个孩子出去玩,看到狗尾巴草,她高兴得不行,跳到草里去采狗尾巴草,然而孩子们只想要,却不肯跳到草里去采。
后来她又带着孩子们出去玩,发现孩子们不爱夜晚的月亮,不爱辽阔的大海,不爱山坡的花草,不爱捡树枝烧烤,只喜欢零食,喜欢漫画书,面对着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他们却好似打了免疫针似的完全无所感动……还一心想着家里的电视节目。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所以我开始认真学习生活,我觉得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大人首先要变成什么样子的让孩子能看到。
眼前孩子还小,他还会听话地跟着我去做一些事,也对一些事充满了好奇。
比如,遇到不认识的植物,他会抢着用电话手表来识别,然后去了解。
比如他会问“黄瓜为什么会长刺”,
“白菜籽是如何从地里长出来的”,
马蜂为什么会把窝建在这里?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马蜂去它们的巢里看看;
能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充满了热情,比如种菜,他比我还热心,跟着爸爸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比如爨火,他比大人都认真,尽管热得满头大汗,他依然乐在其中!
我希望孩子将来不管干什么,都能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能从生活中寻找乐趣,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这样,不管他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依然能怀揣美好,充满希望,勇敢向前…………
窗外,雨声还在唰唰唰,敲打在房檐上,叮叮咚咚,北风已经携来了阵阵凉意。
桌上,碧绿的茶叶在白色的杯中浮起,又慢慢沉下,饮一口龙井茶,听一曲雨旋律,心灵特别幽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