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班的潭笔记⑯一篇好作文的诞生
真的能在很短的时间,写好一篇作文吗?
这里的“好”,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按要求把作文写完了,比如书写工整、段落清晰、结构完整,字数达标;
一种是写得真的好,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言辞优美、立意深刻、情感真挚、言之有物。
考场上,往往留给作文的时间就是四十分钟,即便在90分钟的作文课堂,经历了导入、选材、构思,最后留给行文的时间,往往也是一半不到。
一篇好作文的诞生,真的是作者有限时间里的产物吗?
我们一直强调的写作,无外乎就两种:写什么和怎么写。
写什么,解决的是素材问题;
怎么写,解决的是方法方式的问题;
素材如同手上的牌,没有好坏的区分,关键看如何调用。
我们日常的写作,一般是这样的:
首先有见识,调动感官,收集素材,随时记录一些关键信息,它好比写作产生的触发开关,很多作家都是这样收集灵感的;
其次有思考,这是一个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或者缝补、或者填充、或者想象,直到形成一个想表达的轮廓与架构。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京十五日》的作者马伯庸,把一个寥寥40字《明史》史料,写成一部四十几万字的皇皇巨著;
最后写出来,文字里的呈现,只是一个把见识和思考优化的结束动作,能带来自我的成就感。
写作,就是一个从开环到闭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可能极短,也可能极长。
回到我们学生要面对的考场和课堂的写作场景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前面的三个步骤呢?
考场作文,往往在拿到考卷知道作文的题目后,就已经在答常规题的时候,进入到见识与思考的阶段了,考验的是孩子平时的积累,开始写作时,只剩下最后一个步骤。
课堂作文,见识往往也是前置的,课堂真正要完成的是后面两个步骤。
一篇好作文的诞生,都离不开平时做的功课。
多见识,
多阅读,
多思考,
多练笔。
如同健身,见识的敏锐度,思考的融合度,下笔的游刃度,写作也需要一种肌肉记忆的熟悉感。
“好”往往是“多”累积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