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法国老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法国老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 大国域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20:52 被阅读0次

法国老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这是2007年由燕雁女士和任军民先生组织欧洲梅花桩学员第三次“中国寻根之旅”时,参加河北“邢台市梅花拳文理武功传承保护”广宗国际论坛的四篇文章中的一文。从欧洲一名武术锻炼者的角度提出,当今对以梅花拳(桩)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十年过去,这期间我们和欧洲梅花桩协会的会员们一起,一直在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方向努力探索,现浏览这篇文章,仍然值得一读。

其它参会文章将陆续刊出,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梅花桩传统和生活艺术的保护与传播

内容简介:生活的困难,另一个更公正和纯洁社会的希望,武打电影的例子,都促使中国武术获得极大发展,如功夫,气功或太极。但它们经常被一些老师所掌控,他们要求被支付较高的报酬,或者被一些只学了几个动作就自认为是老师的人所操纵,他们慢慢地改变这些传统艺术而使其成为赚钱的工具。

中国老师和我们的角色是为了保证梅花桩远离商业气息和不顾一切的普及尝试意识,使其在本质和形式上及美观方面保持其应有的思想观念,博大精深和纯洁性特点。其实,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能够使我们不同族群获得相互理解,相互喜爱,简单来说就是在和平与友爱中共同生存。

在当前一些中国武术(如太极拳)在国内和世界上广泛传播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由于其存在众多分支,它们常常丧失其基本的、精神的和具有活力的特点。如今,各种气功被普遍推广,它们被实施满足于一般公众的感觉与有关价值的评估,由于同样原因,它们往往只追求表面和值得炫耀的方面,失去了应有的深度和原则。

梅花桩是否也会坠入这一分散化和普及性的陷阱,从而被金钱和竞争所诱惑呢?因为金钱和竞争四处游逛,无时无处不在地积极地寻找猎物。这是否也预示着我们要放弃梅花桩应有的发展轨迹,任其在观察外部世界的基础上自我发展呢?也许我们应就是否采用该态度,和梅花桩在外国,特别是在欧洲国家的传播,以及对其合理保护所带来的益处等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2007年广宗国际论坛部分参加人员合影

一、梅花桩在欧洲

在法国,梅花桩的锻炼水平还不允许我们能够掌握该拳派全面的内容和理解其精神的实质。锻炼者的平均年龄是比较高的。应该说,对梅花桩的认识和推广不是由年轻人来完成的,而是通过高龄人。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不同于跆拳道或其他性质的外家拳派的另外一种东西。

法国年轻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来临以前的中国传统知识不感任何兴趣。当今的年轻人被激烈的运动型体育活动所深深吸引,或者热衷于电子游戏,而不具备如梅花桩所要求和寻求的精力集中和内心感知的特点。对他们而说,还不到修炼佛法和演习内气的年龄阶段。我们注意到在中国有些武术锻炼者开始时往往着重外部形式的运动方法,喜爱这些外部的东西。在后期,他们极有可能寻求内部修养的锻炼。但这些方面的说词是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法国欧洲梅花桩协会的会员人数不是众多的事实。

除了年轻人较难进行这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锻炼方式外,梅花桩各法国协会不追求任何形式下单纯的一种锻炼,而是更强调坚持锻炼的质量,其内容的真谛和对武术传统的尊重,特别是梅花拳方面的。在某种意义上,法国协会试图组成防止该传统武术趋向于粗野和散乱的保护围墙,从而使其在远离故乡的地方保持其原貌。

二、河北农村梅花桩活动的观感

以梅花桩活动为中心所组织的中国旅游项目与在法国的我们老师的例子都促使我们用心去领会和察觉梅花桩拥有的高素质的力量和情感。

众多人群在土地做成的广场上围成了一个方形,尘土漫天飞扬。梅花桩黄色和红色的三角形旗帜四处飘扬。黄色是中国皇帝的代表颜色,红色是喜庆之色。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处于:在现场的法国人和中国人共同的武术之乡——河北乡村。

在我们面前是中国锻炼者,从年轻的到年老的,我们感受到年轻人朝气蓬勃身体动作的优美和年老者武功内涵的精湛。这些表演都显示出梅花桩这一古老拳派的活力和表演者对其特别和少有的掌握和运用。其实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参加节日的庆贺,做有些早已熟悉和习惯的动作来获得自身的快乐。

这种快乐就是表现出他们在进步,这种快乐具有表面和深层次两方面特点。

随后,当他们结束演示,当所有在场欧洲人睁大眼睛发出赞叹时,没有用特定方式和对特定人进行欢呼,他们迅速地离开这一黄褐色的方形土地,加入到普通观众行列,如同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中国人不喜爱鼓掌,同样,没有人被低估或被认为比其他人具有更多的价值。所有水平的锻炼者都得以施展,所有人都被尊重,他们的锻炼被认可,每个人都参与。他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自我显示,而是进行锻炼,承认自己。他们是为了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与其他梅花桩习练者或非习练者进行交流。他们参与共同营造这一种普通美好的气氛,豁达和集体的情感,这与一般性质的集会具有不同的含义。

这是多么好的培养谦虚,尊重和贤能的方法啊!我们应努力保持这种模式,我们清晰地知道中国人和法国人应防止那些只是利用梅花拳的自私和贪婪的人。尽管存在文化的差异,法国和中国的梅花桩锻炼者都感觉到在中国深厚的凝聚力,他们同属于一个梅花拳家庭。目光,微笑与和蔼足以使我们明白这一武术可培养贤能、友谊、单纯、谦虚和尊重的品质。不同种族间的团结是可能的,他们之间的区别能够产生和创造人类真正的财富。在这些乡村村镇的不同表演都使我们有谦虚的胸怀,也向我们验证了高水平的锻炼是存在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众多时代以来创造的祖传的动作和姿势。

2007年欧洲梅花桩51名会员与当地梅花拳老师合影照片

三、威胁的存在

历史告知我们梅花桩在中国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尽管当今武术技击由于物质发展而不再具有重要作用,但其至今仍正常延续,成为有关健康和真正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体现。梅花桩是人类灵魂纯洁的模式,是一种人类的典范,没有被人类污染和社会的金钱,毒品以及竞争这些东西所破坏。

根据这些价值,我们可以被引诱走得很远并且存在这样的担心,即加快招收更多学员,加快扩展进程,引入有关广告,金钱,组织表演,通过和利用这种方式来获取观众的赞助以填充其钱箱。我们可以将转换锻炼的地方(如在广场上铺满柏油),支付教练工资使其成为职业者。这样就需要更多的金钱,从而落入商业和贿赂可怕的怪圈。这样我们会远离梅花桩的精神。那么,梅花桩的真实性和对传统的维护将会结束,不同人民和宾客之间的博爱也将会结束。梅花桩将成为一种消费品,赚钱的跳板,它就会从传统武术行列中消失,从而进入资本主义和逸闻趣事的领域。

鉴于所有这些原因,也仅为此,梅花桩的现实情况非常值得加以维护和拯救。当今中国发展极为迅速,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他们对适合另一年龄的这些传统武术毫无兴趣,农村人口(梅花桩锻炼者大多为农村人)也大规模地离开土地。中国人对这些活动的兴趣越来越少,根据他们的观点,武术技击不能带来任何益处,他们的主要忧虑是如何使一些人获得富裕和使另一些人勉强得以生存。

现在梅花桩移居西方国家,这可能不是偶然的。但偶然有时能够成就很多事情,它也许知道它是为了寻找保护而来到该地的。实际上,在梅花桩被转化为赚钱机器之前,也许现在正是对这一宝藏进行保护的时候。因为在中国现代社会它存在着被分化的危险。

西方看起来具有一个非常显明的记忆,它取代了以前对传统非物质遗产的剽窃,而是细心地对它进行维护,即在拯救中国文化的同时,使其保持纯洁性及使其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法国被特别提出。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法国梅花桩的锻炼者具有年龄较高的事实。如果我们想成为梅花桩或其部分的忠诚守卫者,我们应当具备以下水平和能力:

1、技术和锻炼水平。为此我们应吸收足够的年轻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实现梅花桩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动作。这一任务是非常艰难的,应当用当今世界众多的方式尽力促使他们,鼓励他们。虽然梅花桩的价值在当今不再是流行的。梅花桩协会的经验和会员名单表明,从百分比角度,每年年轻锻炼者的数目呈现慢速但规律性的上升趋势,这是一个迹象好的征兆,它可以使我们对未来持乐观和平静的态度。

2、理论水平。应当对该武术较为完整和透彻的理解,确保它在其传统环境中延续和发展。我们不会被引诱,我们明白梅花桩在整个欧洲的传授是一种折衷的。这种文化多元化因素在不同的农村是分散的。在我们看来,对该领域进行全面了解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看来,我们离完成上述领域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对法国人和中国人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在该问题上努力实现对话,设立相应和必要的工具来保证有关知识的一般传授和对该非物质宝藏的传播。我们不能放弃这一观点和希望,可以设想某一天,中国和西方国家能够共同工作以实现对梅花桩文化的保护和正常开展。应当寻找有关的方法和途径来开发梅花桩资源并使其同样生活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中。

结束语

法国的梅花桩协会正在这条途径上努力工作。事实上,极力发展新会员的热忱不是这些协会的主要目的,而是坚持梅花桩的纯真性,对姿势的尊重和对内气的深层锻炼上。因此,新加入的锻炼者很快认识到该项锻炼方法是否符合他们的口味,相反情况下,他们会很快放弃。我们只是在尊重传统和有较好动机的锻炼者这一群体中希望得到提高。

这就是梅花桩被认定是人类一项文化遗产的各种原因。它的不同质量在我们所了解的现代社会的上方尤显突出和闪亮,因为这个社会中金钱和炫耀试图强行立足。在保持其完整性的条件下,由于其道德价值,其人身和精神的组成效力和其美学层次,更值得在我们这个病态社会中进行较为广泛的传播,就像睡莲生活在淤泥中,每年占据越来越大的湖面空间来展示其美丽花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壮大,我们希望赋予它更多人类的人道含义。

本文作者安德·亚尔森尼(法国Champillon地区梅花桩协会主席)与他的中国兄弟

法国泰山文化协会是在巴黎登记注册的民间社团组织, 一方面致力于在法国和欧洲对以泰山精神和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向国内介绍法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进而加强两国人民友谊,推进东西方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和科技的良性互动交流。

原创来源: 法泰文协 泰山上的燕子   

相关文章

  • 法国老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法国老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这是2007年由燕雁女士和任军民先生组织欧洲梅花桩学员第三次“中国寻根之旅”时...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举措。自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各地非物...

  • 晨练小记(七)

    文/李卫星 现如今,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尤其重视“德”与“孝”的传承。中华文化五千年 ,初心不改,立...

  • D12-国潮风海报设计学习

    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国潮”成了不可避免的主题,国潮风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年轻人的审美...

  • 《文化批评与传承》

    “天然文化”学术探讨: 批评与传承 一一“模糊哲学”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在于不断弘扬与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相...

  •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悠久的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

  • 新经典,聚焦课程,落实,融合,策略。

    曾国俊演讲。 台湾道禾教育,培德书院。 诗歌,经典,无数,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茶道,泥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

  • 2017-08-26

    赵静2017.7.9 为积极响应学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号召,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

  • 一抹新春红,喜迎好运年

    茶为国饮,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厚重的情意,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盼。亦为国礼,既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同样传...

  • “故宫火锅”是火?是祸?

    近两年,我国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愈发重视,国学课堂、部分国学经典纳入教育考试必考范畴、对非遗的保护、复古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国老外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az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