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的文章,同时也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从学习生物到学习打篮球都有。我发现有许多常见的错误,让学习变得困难。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最常见的错误,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错误一:以记忆代替理解
每次收到读者来信,问我如何记忆数学或物理公式,我就感到一丝绝望。记忆确实重要,你也需要记住公式和知识点以应对考试,但对很多科目来说,死记硬背都不利于成功。
以经典的物理公式F=ma为例。作为学生,你也许在一张纸上看到这个公式,旁边还有一大堆看上去差不多的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式子。乍看上去,似乎学习的唯一方法就是记忆。
事实上,F=ma不过是一个深刻得多的思想的外皮,它所描述的是物体如何运动。看着这个公式,你应该能够迅速反应出一块10磅的石头需要两倍的推力,才能获得和一块5磅的石头同样的加速度。你还应该能够把这个公式与其他公式联系起来,例如结合W=Fd,计算出以每小时100英里的速度移动这些石头要消耗多少能量。
只记忆这些知识点的不足在于真正需要学习的是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更深刻的思想。当以这样的观念来学习很多科目时,一个额外的好处是不再需要死记硬背了。因为根据你所搭建的思维框架,逻辑上只能是公式所描述的那样,于是自动就记住了。
错误二:练习不足
上课不等于练习,在课本上勾勾画画不等于练习,复习笔记也不等于练习。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步骤或许有用,但如果你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些方面而不去练习,学习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练习意味着尝试不先看答案而回答一个问题,意味着运用一项技能而不只是学习它,意味着获得反馈以了解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
怎么练习都不为过,尤其当练习活动与未来应用的条件高度相似时更是如此。对于高度概念性的科目,例如数学和物理,我发现至少花50%的时间用于练习是比较理想的;而对于概念性不那么强的科目,例如语言,用于练习的时间可能超过90%。
即使没有很多的学习材料,也可以通过自测来练习。下次在看一本想要牢牢记住的书时,在笔记本上写下问题而不是陈述句。比方说,如果这本书解释了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的区别,不要光记下这些区别,而是写下一个问题,例如:哪种搜索一定能够终止?
之后,你就可以用这个笔记本来问自己相关的问题。如果你记得答案,那太好了;如果不记得了,重新阅读,再次核实。这样做不只会告诉你哪些内容正在遗忘,而且再三纠错会加深头脑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
错误三:没有选择正确的环境
做一个重大改变通常比做许多小改变更容易。在同等的天赋和努力下,你的学习环境就是那个重大的改变,会深刻影响你所学到的知识的多与寡。
以学习一门语言为例。你可以购买自学课程,注册一门大学课程,强迫自己完成无穷尽的语法练习。或者你也可以花一定时间,让自己浸泡在那个语言环境中。我正在这样做,通过在国外居住一段时间来学习语言,但其他学习者不离开家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
另一个例子是写作。你可以在空闲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并不断练笔,或者也可以开通一个博客,迅速获得写作的反馈。如果你是一个博主,希望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为期刊或图书编辑写稿会迫使你达到一个高于读者要求的水准。
有时候问题不在于你,或你的某个习惯,而是你所处的环境阻碍了你的成功。看看那些比你成长更快的人,问自己:他们是否处在一个不同的环境,有利于这种进步?
错误四:只做短期的完美主义者
没人想要暴露自己的无能。没人希望周围的人发现自己是唯一一个没听懂讲座的人,唯一一个不会解黑板上的题目的人,或唯一一个说话有口音的人。
很多人采取的办法是一直等到自己“准备好”,等到完全掌握了某样东西才开始使用它或者收到反馈。不幸的是,抱着这种态度,你永远都不会“准备好”。
尽早犯错,经常犯错才是更可取的座右铭。犯了错才能知道为什么错。你很多错误的理解就像地雷——除非偶然踩上去,否则就一直藏在那里。只有在那个领域彻底地排查过,才能把“地雷”全部暴露出来。你的自尊或许会小小地受损,但是所得远远超过所失。
错误五:不做长期的完美主义者
短期的完美主义者是有害的。“一直等到我准备好”的想法阻碍了你迅速学习。
长期的完美主义者则是有益的。这类完美主义者不是一直等着不去尝试,而是不满足于当前的水平。长期的完美主义者不会沾沾自喜,永远都觉得还有提高的空间。
语言学习完美展现了这两种完美主义者的差异。一方面,短期完美主义者拒绝尝试对话,担心自己会犯错或出丑;另一方面,长期完美主义者即使说错了也乐于表达,只要对方能够理解他们就行了。
培养长期的完美主义而避免短期的完美主义的关键在于:(a)永远不要退缩;(b)记得从每一次尝试中学习。
错误六:不设具体约束条件地学习
我经常收到一些人的邮件,说他们想要“掌握编程”或“学习中文”。这些愿望很好,但绝大多数人永远不会去用这些技能做点什么。光想要学习某样东西是不够的,你需要设计一个包含约束条件的方案来确保学习的有效进行。
大多数方案的问题在于,它们试图一下把事情做全,不加限定。举例来说,掌握编程技能就不是一个可行动的目标,而选择一门具体的Ruby课程并在下个月深度地学习则是可具体操作的。你需要把你的学习愿望转化成具体的学习项目,选择你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你将遵循的约束条件)。
我目前的语言学习实验和MIT挑战都受益于这一方法。对于MIT挑战,我知道我想多学一些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但我最终选择完成MIT计算机科学项目的课程。这样选择有其裨益,例如如果不是这个项目的课程,我可能不会花这么多精力在艰深的数学原理上(尽管数学原理对于高阶领域至关重要,例如人工智能)。但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我没能够学习网络开发,虽然这是我一直想学习的技能。
在我目前的语言学习项目中,“不说英语”是这个项目的一个约束条件。我其实可以很容易地增加其他约束条件,例如上完一定小时数的课程,或者为CEFR考试做准备。每个不同的约束条件都会使学习侧重点有所不同。
设计约束条件是重要的一步,需要做一些调研,尤其在你打算花几个月学习某样东西时。你可以采访之前学过这些内容的人,看他们都使用了那些(正式或非正式的)约束条件。
错误七:对你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许多人说服自己相信,枯燥乏味是一门学科内在的本性。如果你不喜欢会计、数学或法语,那是因为这些学科很无趣,而你所能做的也就是熬过这些课。
这是错误的。任何科目本质上都是有趣的,但取决于你如何学习它们。这意味着,不论你的课本或老师多么给人启迪,你都既可以选择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学习,也可以选择以一种无趣的方式学习。
你可以通过刻意地让一门学科与你关心的事情产生联系而使其变得有趣。会计也许很无聊,但将自己的钱代入可能就不无聊了。数学也许很无聊,但它所描绘的自然规律充满了神奇。与你生活的联系使那些幽居暗室的艰深学科也变得生气勃勃。
让一门学科变得有趣的第二种方法是寻找问题。问问自己事物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好奇心是无聊的解毒剂,但如果你没有培养起对一门学科的好奇心,日后就别怪它无聊了。
并非所有主题都会激发你的兴趣。你也可能厌恶一些学科,完全与它们内在的无趣无关。即使你用了这个方法,依然会喜欢某些学科甚于其他。但这并没有否定通过建立联系和发展好奇心让一门课变得更有趣的可能。
让一门学科更有趣也使它变得更容易学习。认定一门学科乏味必然无谓地使它变更难;而相信一门学科可能很有趣会帮你规避我上面写到的所有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