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几年前了吧,我看过一套《魔鬼经济学》。
虽说书中有些例子好像并没有通过时间的检验,但是呢,从这套书中,我学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论述、方式,即:
学会找到不同事物/示例之间的关联度
其后呢,我又在笑来老师所著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对所谓的“聪明人”有了全新的理解:
清晰且正确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
而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几乎可以凝炼这两个条件:有没有足够多清晰、准确、正确的概念;概念之间有没有清晰、准确、正确的联系。
所以呢,从这个角度看,《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畅销书作者马尔科姆,都是聪明人。
而我,在加大阅读量的过程中,也逐步体会到了这种“关联思考”的乐趣。
比如,之前我在看汉迪的《第二曲线》。他提出一个观点:
不幸的是,监狱、医院和学校的真正产出不能被轻易地测量...对于学校而言,理想的评价方式是看其学生今后20年间的进步。
由于这些评判成功的措施都是困难而且不切实际的,因此,这些组织采用了替代办法:考察再犯罪率、康复时间、考试结果,尽管这些与真正的长期目标通常没有直接关系。
采取折中办法的危险是,它们会扭曲这些机构的真正目标。
成绩好并一定意味着他会成为好公民或者好的领导者,老师知道这一点,但他们被唯一可测量的东西所驱动,虽然它可能是不充分的。
看到这段话,我一下子就关联起了两件事:
其一是,最近网上特别好火的那位衡水中学学生的演讲,想要“拱了城里白菜”的农村娃。
也许,这段言论,只是他为了吸睛而不得不添加的“金句”,也许,此刻的想法, 并不代表他未来一定会走偏,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下以“成绩”这一唯一可测量的东西为标准,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的。
其二是,在《创作者》这本书中,作者的观点,我真的超级认同:
尽管我们可以用粉丝量、点赞数等量化指标来表示社交资本,但我并不认为两者可以画等号。
社交资本是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沉淀,它是资源分配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平台会设计各种数据来量化,但我们不能被这些数据所蒙蔽。
正如佛朗西斯.福山的定义中讲到的,群体成员之间共享的非正式的价值观念、规范,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而这些事情都难以被简单的数字所量化。
是不是感觉,汉迪的这个观点,其实撑起了很多的社会现象 ?
这个观点本身,就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还没完。
那么,既然我把这篇文章放在了【投资专栏】中,汉迪的观点,和投资又有什么关系呢?
此刻,就不得不搬出让我超级超级佩服的马克斯,他在《投资最重要的事》和《周期》这两本书中,都引入了一份他自己设计的“市场评估指南”,喏,就是下面这张表。
你会发现说,有了汉迪的这个观点在前,你再去看马克斯的设计,你就会“惊为天人”:
因为,马克斯并没有用其他的“虽然直观、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短期量化指标”来衡量市场所处周期阶段,
而是用了这一系列的“虽然是定性的、但直指真正目标的、情绪指标”来评估,
而且从效果来看,的确是非常的精准。
为什么要引出马克斯的这两本书呢?
除了想要说明上面所说的“不同书籍之间的关联”的有趣之处外,还想说:
当前正处于市场剧烈波动之时。
有兴趣的、不妨用马克斯的这张“市场评估指南”来衡量判断一下此刻市场所处的周期吧。
这样会让你心里好过些的。
知识就是力量,可能就是从这些点滴中感受到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