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王晨阳说自己所解读的是道家加密版《道德经》,与传统的学院派对老子的纯粹理论的解读对比来说,王晨阳讲的道德经很是有实用性,与现在流行的“成功学”挂上✓了,所以很受普通大众欢迎。估计学院派对他是嗤之以鼻的。作为我来说,既不算完全学院桥,又不算完全大众派,所以都听听开阔一下思维眼界,吸收各家有益的东西是很有好处的。
最近就主要听听王晨阳的道家实用派《道德经》解读,也会很有启发的。
王晨阳把这个“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个“道”解释为万物之始,老子的宇宙起源观,有一定道理。第二个“道”不是我们理解的“说,讲”的意思,因为春秋时期“道”嗨没有说和讲的意思,这个很有启发。第三个“道”他没说清楚,我慢慢去体会吧。
“名可名,得常名”的名,解释为对一件事物本质的描绘和形容,这个我认为比一般解释为“可以说得出名字的事物”要准确。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王的解释很有启发: 此处“欲”不是“无欲”,而是指追求主要的目标,集中精力于重要的事情上,就是道家的“守一”,只有专业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做好。这个就与“成功学”挂上了✓。
至于他是不是给老子额外发挥的,我们不是老子,所以也不知道。因为谁都不知道老子究竟说的是啥,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老子。所以王晨阳这个解释也很有意思,老子的实用指导性就出来了。
王晨阳解读的“常无欲”是我们在一个时段里心无旁骛地专心做一件事,忽略其他不重要的事。“常有欲”则是做事心无旁骛,不能几种精力去做。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道家解释为心脏,指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常有欲”和“常无欲”同是出于人的世界和思想的两种行为,做出的结果却是不同的。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是非常难把握的。人只有和自己对话,把握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才能集中精力去做,才能做成事。这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好像这个解说也很有道理。
所以多听各方见解,对于了解道德经也是很有收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