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连麦的第一位妈妈是教育系统工作的。女儿从小到六年级各方面都很优秀也很听话。自初一开始网课,青春期接踵而至,母亲的高控制、严要求激起了孩子内心千层浪。成绩是越管理越差,现在甚至经常请假在家。
妈妈跟着老师学了一个多月心理学。她学会了接纳和放手孩子读书的内驱力似乎有所增强,成绩也在缓缓上升。妈妈连麦是因为孩子做家务问题。之前一直和孩子有规定:自己的袜子自己洗,可是现在有十双脏袜子没洗,我到底该全然接纳还是怎样?是否对其以后习惯养成有影响?
老师的回答让我耳目一新。他说:孩子反抗的不是洗袜子,而是你制定的“规则”。有时候我们只需要讲事实,有时候谈感受比讲事实还要重要。“规则”是一种约束、命令和不平等。会让人不舒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你可以带他一起干家务或邀请他帮你干家务啊!
第二位连麦妈妈是和孩子共生绞杀。连麦时还思路不清、六神无主。妈妈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如意,还总担心儿子的学业问题。参与孩子转专业。投射出自己的强悍和孩子的无能。现在孩子的大学学习已多次挂科要推迟毕业,而且状态很差。
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强悍的妈妈,从三十三岁开始独自一人照顾孩子佩仪成大学生。如今四十三岁依旧为孩子愿意付出一切。值得敬佩。
但是养孩子你得尊重他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你得学会课题分离。否则你的担心会成为诅咒,你的投射会造成孩子的无能。你的焦虑是在向孩子索取能量。孩子已无心也无力专注读书。你分散了孩子的心。这是问题的关键:过好你自己灿烂的每一天。用你的笑容、阳光、信任去滋润你的孩子!
听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